基于“双元制”背景下经贸专业学生外语拓展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H学院为例

2021-01-02 13:3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经贸外语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也更加密切。推进“一带一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中国正用实际行动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用实际行动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一坚定决心。

中国不断开放、融入世界的程度日益加深,客观上也提升了高质量经贸人才的需求量。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除了具备经贸专业素质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外语拓展实践能力。英语一直以来作为国际交流语言,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单纯地掌握一门英语会有所局限。立足长远,通晓英语的基础上拓展其他外语,将是经贸专业学生成为高质量经贸人才的重要标志;贴近现实,增强“双元制”背景下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推进力度,将是经贸专业教师培养高质量经贸人才的重要途径。

1 “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

1.1 双元制教育概念

“双元制”是德国在一百多年来传统的学徒培训制度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双元”,是指在德国工商会组织下,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实践培训。

在“双元制”教学中,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所遵循的法律基础是联邦职业教育法,在职业学校所遵循的就是各州制订的学校教育法。企业所执行的教学文件是职业培训条例,职业学校的教学文件就是各州制订的教学计划框架。企业的教学内容是技能以及与技能有关的能力培养,职业学校的则是理论与普通文化课。

德国的“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是一种企业广泛参与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应用科学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或者综合大学的大学学习和在企业的职业培训或者实践阶段结合在一起的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大多数高校都有固定的企业合作伙伴来与他们一起创办双元制专业。“双元制”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有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领导人才和未来的高层管理人。

1.2 H学院“双元制”新创举

H学院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和实践,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6年,学校联合德国大陆集团轮胎(中国)有限公司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设计“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创办了国内首个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合作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大陆班”)。通过“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依托校企间深度合作,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在现代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国际化工程人才。中德合作开办的“大陆班”是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的创举,是H学院中德合作领域的新探索,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2 “双元制”背景下经贸专业外语拓展实践教学的推进

鉴于H学院开办“大陆班”探索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创举,经贸专业模块化课程下所属的外语拓展模块亦可凭借本校优势和资源,继续探索和实践“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针对我国不断对外扩大开放的趋势,外贸领域迫切需要具有良好外语拓展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经贸人才。为此,经贸专业特开设外语拓展模块,结合“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与本专业实习基地企业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外语拓展实践教学。该模块除了商务外贸英语部分外,还将根据地方企业需求,增设其他小语种课程。目前,外语拓展模块中的韩国语课程已于2015年开设至今,为中韩贸易领域培养所需人才。与此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来H学院经贸专业留学的柬埔寨、老挝、尼泊尔等国留学生优势,我们还将根据需求开展柬埔寨语、老挝语、尼泊尔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培训,经贸专业中外学生互帮互学,以此充实外语拓展模块,推进实践教学。

2.1 外语拓展实践教学需求调研

语言能力是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外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助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素。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紧迫。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区域深层级合作。“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不能缺少外语人才,尤其不能缺少能够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经贸、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合作的语言服务人才。目前我国懂专业、懂技术、会外语的“三通”语言服务人才却非常稀少。“双元制”背景下,通过与地方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广泛采取定期走访、电话、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企业外语类人才需求敏感度的建立和保持,保证教师对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应用方面不与企业实践需求脱节,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2.2 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构建

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需求为导向,外语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实践与实训。对此,应用型高校应构建复合性、应用性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首先,按照学生纵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层级序列,对跨专业实践课程模块设定架构。其次,按照实践模块目标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对口行业或岗位群不同,可从行业宽度方向拓展,以经济类国贸专业为基础,根据企业对语言要求设计拟构建经贸专业韩语类、经贸专业德语类、经贸专业日语类等,以及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来H学院经贸专业留学的柬埔寨、老挝、尼泊尔等国留学生优势,增设经贸专业柬埔寨语类、经贸专业老挝语类、经贸专业尼泊尔语类等外语拓展实践内容等。以上具体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的构建,必须结合经贸专业特色和优势完成,同时满足地方企业外语需求为目标,这是推进外语拓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步骤。

2.3 外语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开发

应用型高校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构建完成后,必须实现外语拓展模块实践内容的开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工学结合,师资队伍的职业化是外语拓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第一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建立师资互动的有效机制。“双元制”背景下,外语拓展专业教师的职业化背景成为任课的必要条件,在聘请外贸一线的业务员充实教学力量的同时,我们要着力培养“子弟兵”,建设教师职业化培训的机制,在工学结合的层面,不断深入教师与员工的职业岗位“互换”,使我们的专任教师真正具有外贸、国际文化交流等职业背景的“双师”型人才。第二项是主动进行课程全面改革。依据涉外岗位工作过程和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地重构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任务载体”即“学习载体”。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适应课程内容的变化,通过课程的系统化构建,用“学习载体”整合工作内容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载体”上实现学习内容的“任务化”,教学模式的“职场化”,能力培养的“职业化”。第三项是按照不断延伸课堂,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外贸企业实践实习有效衔接,特别是利用经贸专业留学生海外资源的优势,充实外语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2.4 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机制创新

基于应用型高校经贸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紧跟地方企业需求构建实验实训教学模块,深入研究应用型高校外语拓展实践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协同培养创新就是要发挥各主体在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切实、有效、可行的应用型高校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的协调机制;打破高校内部各专业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封闭、分割、分散培养的壁垒障碍,通过提升服务地方意识,关注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和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相关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外语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跨专业、融学科、汇资源”应用型实践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实现经贸专业学生外语拓展实践教学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3 “双元制”背景下经贸专业外语拓展实践教学的思路

经贸专业外语拓展模块引入“双元制”教育模式,将能够培养和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变比较单一的基于国贸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具备较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基础上加强对跨专业跨行业实践教学模块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藉此为探索出一条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新路径奠定跨专业实践基础。

3.1 打造“双元制”背景下“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教学模块

通过推进外语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厘清实践能力的划分。可根据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和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的划分,在现有实践课程模块基础上规划、设计和探索打造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以及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的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的打造,有利于加强跨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建设和开发,有利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优化现在学科模块,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

3.2 推动“双元制”背景下“专业+外语拓展”模块化建设和教学改革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跨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要素的基本要求,亟需加强跨专业课程模块的科学构建,要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各个学科相关专业均存在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统一的跨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空间和可能性,拟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工具,吸纳现代教学理念,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建设,以及推广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组织扁平化教学模式。

3.3 构建“双元制”背景下“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主体加以探讨,高校积极联合社会其他各利益相关者,创新资源,依托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依托各级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和企业创新项目,有效整合利于培养和提升“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满足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内化学习能力,构建各利益相关主体培养“双元制”背景下“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人才的新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H学院经贸专业利用中德合作良好契机,借鉴“大陆班”成功经验,结合留学生资源优势,通过“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努力探索具有跨专业、跨岗位、跨行业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本专业外语拓展为试点,构建应用型高校外语拓展实践教学模块。传统教学模块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认为有知识自然有能力,极易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地方企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直接导致“就业难”问题,自然也就产生了专业建设上的“专业难”问题。推动经贸专业外语拓展实践教学,这是专业完善、持续发展的新活力,也是校企融合、产学合作的新动力。

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的“他山之石”,我们需要在应用型高校经贸专业人才培养领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完备的“专业+外语拓展”综合实践能力者,让学生既通晓经贸专业知识、又具备外贸实务操作能力、又精通相关国家语言,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所必需的高质量经贸人才。

猜你喜欢
双元制经贸外语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经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