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认知,远离抑郁
——关于青少年学生心理抑郁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1-01-02 09:28骆海飞骆王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青少年人生心理

骆海飞 骆王晗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江苏·苏州 215123)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评测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消息一经发布很快便成为各大媒体的刷屏热文。根据央视的报道,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而中国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攀升之态势。正因为如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抑郁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抑郁是情绪上的不悦或消沉所带来的一种心境障碍,这种障碍的产生根源可就人体生物学、精神动力学、行为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等维度展开探究与分析。本文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谈谈青少年学生如何通过塑造认知来远离抑郁。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抑郁这种心境障碍的形成受制于负性认知定势与解释风格模型。负性认知定势“规定了个体感知世界的模式,使得人们消极地认为自己对生命中的负性事件负有责任”,换言之就是抑郁症患者与消极心态结下不解之缘,其自我评价消极悲观,当前体验消极悲观,对于未来人生依然持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其结果便是意志丧失殆尽,人生处于瘫痪停滞阶段。而解释风格模型则主张“抑郁是因为个人抱有一种信念,认为自己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能力来控制有意义的生活事件。”这种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普遍处在一种习得性的无助状态之中,并且形成一种无论做什么都无补于事的思维惯性。而这种无助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解释方式。我们知道,人们对生活事件的解释风格有内部的—外部的、整体的—特定的与稳定的—不稳定的三个维度,那些常将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与整体性的个体,其对抑郁具有易感性。

那么,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远离抑郁?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我们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 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青少年学生要想远离抑郁,就要树立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负性认知定势与解释风格模型会导致抑郁心理的形成。而负性认知定势与解释风格模型归根结底都是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与态度来对待生活事件。长久浸淫消耗在消沉低落的心境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悲观抑郁起来,更遑论不经世事的青少年学生。既然精神上的抑郁由认知造成,为远离它或抵制它,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就是理所当然、势在必行的事。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是非对错,学习上的上下进退,尤其是挫折失败,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长远。

古往今来,少有人的一生一帆风顺,人生的旅途总是曲曲弯弯,蜿蜒向前。当遭遇挫折,跌落谷底时,要坚信黑夜终会过去,黎明终将来临。以坚定乐观的信念笑对挫折,不放弃努力,不抛弃理想,积极寻求父母、老师与亲朋好友的帮助,纵使是再难逾越的沟堑也能攀爬飞越。而面对失败,要客观、冷静地分析,找出失败的内外在因素,主客观原因,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寻求对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切不可因为一两次意想不到的失败就一蹶不振,认定自己注定与成功无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就是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开心、不如意,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心态与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并化解学习与生活中的一道道难题。

2 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

青少年学生还要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以这样的品质为盾牌抵御抗击抑郁症的侵扰。人生在世,总不免遭遇这样那样的困境,遭遇困境,青少年学生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与迎难而上的魄力正视现实,积极努力去解决问题。时至当下,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孩子们敏感又脆弱,承担不起批评,承受不了压力。这是现状,也是现实。青少年学生承受能力的不堪一击与他们自小到大挫折教育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父母、学校以及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并培养青少年学生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使他们具有坚不可摧的强大心理。唯其如此,青少年学生在遭遇困境时才能不为困境所阻,不然,则会因对现实困境的无能为力进而引发精神抑郁。而精神抑郁一旦处理不好,任其严重恶化,则不免有自杀殒命的风险。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种损害。要避免这种损害,我们的家庭、学校还有社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坚强品质,只有这样,祖国的花朵与未来对抑郁症这种“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才能具有免疫力与抵抗力。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大都经历过重重磨难,因其具有崇高的理想与不屈的品质,才不为磨难所击倒,成就了一番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应像古圣先贤一样铸就起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永不言弃的品质,并以此为盾牌,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3 营建宽松多元的环境

青少年学生远离抑郁症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为他们打造一个宽松多元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所在的原生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成员的和睦与否、父母三观的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左右着孩子的心理世界。父母关系的融洽和美有如春风能够吹开青少年学生的心扉,将他们塑造为性情温和而心里温暖的人。心里温暖的人自然不会抑郁。而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青少年学生。如果父母遇事沉着冷静,不抱怨,不逃避,不退缩,积极面对,勇敢解决,这样的处事风格无疑会为青少年学生树立起正面而积极的榜样。当青少年学生遭遇困境时,他们能够仿其道而行之,成为像父母一样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的人。此外,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父母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关注考分的多少而忽视他们内心世界里的真实想法。时至当下,高考已不是青少年学生的唯一出路,对于子女未来的人生,父母们在参与规划的同时要听取子女的心声,切不可一意孤行,恣意而为,毕竟子女的人生理应由他们自己来书写,这就像鲜花与绿叶的关系,因有绿叶的滋养与陪衬,鲜花才能格外地耀眼与明媚。

其次,青少年学生就读的学校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除去教授给学生应对各类各级考试所需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因材施教,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坚韧不屈的品质,建构起强劲有力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学校要帮助学生建构起健康向上的独立自我,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健康向上的自我建构来抵御他们人生道路上随时可能遭遇的磨难,远离抑郁。所谓自我建构就是基于个体所掌握的知识、拥有的经验、形成的观念、追求的目标等状态对当前所处的情境做出的独特解释。而青少年学生对其当前所处情境所做出的独特解释是以他所形成的认知为基石的,这也表明青少年学生认知的塑造离不开其所在的学校环境。

最后,我们的社会也应为青少年学生远离抑郁症而营造一个宽松多元的外部环境。放眼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又走进培训班的课堂,学生的生活几乎完全为文化课的学习、兴趣班的辅导所牵引,并且校内校外的学习无不以升学为主导,青少年学生几乎不具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几乎不能学习自己有兴趣的学科,生活的中心几乎全都围绕升学而展开。而人生的道路不只有升学一条,对于那些学霸而言,进一流高中,读一流大学不失为一条不错的人生选择。但是对于那些学习一般或对某些学科多有兴趣的学生,完全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径。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在为这些孩子铺就另一条道路的同时,也能促进这些孩子们的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的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宽松多元的环境,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获得发展。沐浴沉浸在宽松多元的社会环境里,青少年学生罹患抑郁症的概率自然不会节节攀升。

作为学校,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材;作为家长,希望每个子女都能成龙成凤;作为社会,希望每个青少年学生都能成事成功。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以及我们的社会无一例外都对青少年学生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以便把青少年学生塑造培养成为他们眼中认可、心中认同的人才。殊不知人是有差异性的,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唯有在充分肯定其差异性、尊重其主体性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他们的潜能开发出来,将他们的热情调动起来,给予他们健康而幸福的人生,从而远离抑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将人的健康与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关联在一起,所谓生物是指现实的生物学疾病,所谓心理是指健康的心理,而社会则为社会成分。“健康心理学家将健康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体验”,并指出最佳健康是生活、生理、智力、情绪、精神、社会和环境方方面面的综合。青少年学生要想远离抑郁症,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打造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守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生罹患抑郁症有多方面的因素,而由认知所带来的抑郁则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深思。人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既然可以塑造,那么,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与义务来塑造新的认知以确保青少年学生远离抑郁。这种认知的塑造首先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洗礼,进行认知上的再塑造,然后,再以新的认知去塑造青少年学生,将他们培养为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有为青年,确保他们远离抑郁症的侵扰。

猜你喜欢
青少年人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人生中的某一天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