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2021-01-01 14:11高晨
江西教育C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高晨

摘   要: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文化直接支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的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数学文化   教学渗透   “认识时分”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课程相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等。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知识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等,是数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数学文化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及创新精神。广义的数学文化还包括数学史、传统数学故事、数学美、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和数学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等,涵盖了数学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时分”的教学实践出发,重点关注其中涉及的一些数学文化的渗透。这一版本的教材中,这一课内容增加了学生对时分之间进率的掌握,是在考虑学生有了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改编。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在本课的新授课过程中既包括知识的感知,又有数学文化的渗透。笔者在教学“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增加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渗透数学文化

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有很多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计时的发展也是如此。学生虽然对于钟表有一定的常识认知,但是对于时分的数学概念并没有系统化的认知。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些故事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些生动、丰富的事例,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越是生活化的东西,往往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课前可以渗透一些与计时相关的数学文化:为什么时、分、秒的进率是60?为什么常见的钟面是圆形的?古人的计时工具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钟表的……这一系列看似成文的规定都有一些历史的渊源。课前的数学文化渗透不仅是量的改变,更是质的飞跃,是对学生的数学人文价值的教育。

二、提问方式多元化渗透数学文化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充满张力的问题能够形成一个高品位的数学文化教育的认知场。一节课下来,有问题,有留白,把一些“是多少”的问题,转化成“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是多少”只有固定答案,而“为什么”更多的是针对刚刚陈述的某个知识点的追问,问题更适切,效果也迥然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你对钟面还有哪些了解”变成“你对钟面还有哪些疑问”,进行多元化提问,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又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学生那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在瞬间变成他们的疑问,这些疑问则让后续的教学环节变得更加富有张力,原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变成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内驱力,为课堂营造一种基于疑问的认知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在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每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等一系列数学文化精髓,都依附在知識发展的过程中。本课教学从一个圆到整个钟面,学生经历了回忆、探索和确认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类似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家追求真理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中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四、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内涵,更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展示一个圆,让学生不自觉地想到钟面,从而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如何完善钟面。数学本身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数学的文化属性,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是没有生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提取出来作为教学素材,将教材中的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在学生完善钟面之后,笔者还提到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时钟,这些时钟可能不是圆的,也可能不是将12个数字都呈现出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这些钟面可以被平均分成12大格,每个大格之中仍然有5小格。这不仅是数学严谨精神的体现,更是数学文化的体现。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生活素材,努力构建数学文化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现象中感受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五、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构建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通过旋转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帮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时分。在感受一小时和一分钟时,笔者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一小时或一分钟有多长,让学生形成基本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锻炼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六、在课堂总结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处于特殊的地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品味数学中的人文价值。课堂总结是对一整堂课的收尾,好的总结是新课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能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教师要抓住丰富的生活与教学资源,可以结合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呈现知识的发展进程,总结与导入相呼应。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更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美学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数学不仅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还承载着底蕴深厚的数学文化。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相连接,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融入教学过程。严谨、理性、求真的数学精神,是数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学习数学文化的“理性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提升数学素养,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顾亚龙.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J].小学数学教师,2015(4):82.

[2]王彬彬.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7):57.

[3]林清.核心素养背景下文化型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名师在线,2021(22):61-62.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号:AH202009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对话理念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