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桃 甄小莉 陈玉珊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下微创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3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两组患者分成对照组(n=90例)与观察组(n=93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进行日常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再出血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38%,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7.78%,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92%,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期间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出血复发,同时有益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护理干预;复发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02-02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发病与鼻窦、鼻腔疾病等相关,也可能与全身性疾病相关。其中还有一个类型为难治性鼻出血,该类型其特点是出血部分隐蔽,常规止血方法无效,且表现为无规律性、间歇性、大量性出血[1]。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可借助鼻内镜进行观察,寻找出血部分并加以针对性止血和治疗[2]。而此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较为重要,尤其是对患者再出血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为探究理想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我院收治的183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常规护理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在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选取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29~76(54.20±10.52)岁;出血部分:中鼻道42例,鼻中隔后端33例,嗅裂区15例。观察组:93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33例;年龄26~79(54.82±10.78)岁;出血部分:中鼻道40例,鼻中隔后端34例,嗅裂区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测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2)患者知情研究,在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能够配合研究的开展。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2)因血液系统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鼻出血等;(3)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4)心肝肾等主要器官或组织功能障碍;(5)未配合随访研究的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以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1.2.1对照组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配合医师完成治疗,在治疗完成后鼻腔填塞护理、鼻腔出血监测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用鼻习惯。
1.2.1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干预,为做好患者的术中护理,在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其具体实施如下:(1)术前准备干预。1心理干预,患者在鼻腔大量出血后,极易因对疾病了解不足而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告知患者出血的可能原因,避免患者过度焦虑、恐惧。2健康宣教,导致鼻出血的原因较多,同时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点较为隐蔽,因此需要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将上述信息如实告知患者,降低患者因对未知疾病的恐惧而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在患者心态稳定后,宣教鼻出血术后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术后的基本护理措施,进一步降低再出血的风险。3术前妥善将患者移交给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验麻醉药物、纱布、鼻内窥镜等手术中使用器材、仪器、耗材。(2)术中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并再次简单告知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手术前协助医师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嘱咐患者切勿咽下淤血,及时清理患者口腔淤血。在患者手术的过程中,耐心观察患者的呼吸、面容等生理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介绍后续的操作,降低患者的手术压力。手术中按照医嘱配合,保障手术的流畅进行。(3)术后护理干预。1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休息,并密切监测患者有无鼻出血。如在24h内观察无再出血发生,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2在出血前,指导患者如何加强用鼻卫生和自我护理,嘱咐患者避免用力喷嚏、咳嗽、切勿抠鼻等注意事项,尽可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3保持健康饮食,患者出院后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4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疾病患者,嘱其加强对疾病的治疗干预、5在明确患者并非因重大疾病而导致的鼻出血后,帮助患者作心理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避免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再出血的發生。
1.3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治疗疗效的判定依据患者止血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痊愈:手术后止血效果理想,患者在随访6个月内未再发生出血;有效:手术后出血得到控制,患者在随访6个月内仅发生轻量出血;无效:手术后出血得到控制,但在随访6个月内再次发生持续性出血。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记录对比患者再出血率发生率。(3)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采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共20个条目,1~5分的5级单选问题,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越满意。其中85~100分,视为非常满意。得分60~84分视为基本满意,其余得分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spss22.0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兩组患者再出血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38%(5/93),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7.78%(16/90),对比差异显著(χ2=6.925,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92%(92/9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72/90),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鼻出血出血类型可分为单侧和双侧,其中以单侧出血为主;在发生鼻出血后,出血量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发超过100ml的出血,甚至引发出血性休克[3]。患者可分为缓和出血和持续出血,缓和出血的患者,可自行采用指压法、填塞法等方式进行止血;而持续出血者多由于鼻腔内部或周围血管爆裂,表现为血液不止的症状,这类患者需要医院急诊救治,避免威胁生命安全[4]。其中一部分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多以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得益于医学的进步,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手术治疗后,患者由于自身护理能力有限,也容易发生再出血,因此需在患者治疗中加强治疗干预。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是一种强调通过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治疗疗效提升的一种护理理念[5]。在本次研究中将其引入到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对策,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影响下,患者治疗疗效提升,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而在两组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还有助提升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治疗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既可以降低再出血率,也可提升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金琪.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在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下微创术中护理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3):312-315.
[2]宋美璇,严莲,李飞,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5):2428-2432.
[3]陈艳,王文忠,马士崟.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286-1289.
[4]蒋晋安,杨静,徐大道.自制带吸引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2):271-272.
[5]李佳.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微创手术的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1240-1242.
作者简介:黄春桃(1984.06-),女,汉族,广东台山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