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敏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思政老师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疫情防控中涌现的精彩案例和体现的大国担当成为鲜活的课堂素材,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另一方面,线上学习具有学习时长短、学习效果检测难度大、学习状态难外显等特殊性,更加考验教师的线上辅导设计能力。部分教师未及时转变思路,延续相对传统的模式,导致教师讲得无味、学生学着无趣,收效甚微。
变则通,通则久,想要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状态就不能照搬原有的教学方式。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政治线上辅导必须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出发,不能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必须撬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应努力构建以标准为导向,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支撑,议题为载体的活动课堂、思维课堂、议题课堂。如何构建这种课堂?
开展课时学习标准的制定研究。线上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迫切需要检测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学习标准、学习目标是检测标准的两个尺度。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课时教与学的标准以及学习目标。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逻辑性,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校情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班级学情制定课时学习目标,让单元学习目标承上启下,具体课时学习目标作为最后“活”的灵魂和归宿;二是适切性,在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具体教学实操也必须因校、班、生而异,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目标的设定必须符合校情、学情、人情;三是可测量性,目标实现的达成度应可视、可测、可评,师生要能够从行为动词的表述中衡量学习效果;四是时代性与价值性,政治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上具有独特作用,时代的价值导向必须融入学习目标,这涉及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
开展基于标准的议题设计研究。话题、主题与问题是议题式教学中的三个元素,话题是引入和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事”内容,主题是由议题式教学承载的“学科”内容,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也就是说,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的讨论中。可见,学科内容是核心,话题、情境为学科内容服务,问题则是话题通往学科内容的通道。基于此,我们选取了“防控抗疫”话题,选择不同讨论方向、设置多样的问题串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以其中一个主题为例:将课标“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应话题“中国力量”,设置多个情景如“万众一心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体现中国速度”“‘90后医务人员绽放青春之花”等,布置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4课知识相关的时政短评作业作为问题。答好此题,首先是把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建构,其次要对话题进行系统分析,生成清晰的逻辑表达。这个过程实现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融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配合,落实思政课堂的使命担当。
分享线上辅导模式,共促学科发展。“线下备课、线上教研、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听课”的教学模式就像一面棱镜,透过它折射出教师的课程设计开放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媒体素养等。对于每位教師来说,这都是一次蝶变,无论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科素养的提升,还是对生命的态度、对国家的自信。这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路上要群策群力、科学施策:在教研中,要明确内容标准,筛选构建话题,指向价值观点;在上课时,要展示目标和议题,了解探究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与展示,增强认知。
有挑战的地方,就会有不畏困难的挑战者。提升学科教学应变能力,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收获成长,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