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的 “四个融合”

2020-12-30 12:53杜桂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悟家风预设

杜桂珍

摘    要

在新时代及新课改背景下,体悟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脱颖而出,成为广大教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价值作用不仅体现在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性的教学方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赋予课堂应有魅力的教学观念创新。基于体悟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极大价值作用,有必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体悟式教学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体悟式教学

体悟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相对比较自由、灵活和开放,学生收获也比较多。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成长,特别强调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得真知、践真行、表真情。所以,把体悟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实效性和互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教学目标与学生体悟的融合

把体悟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最为关键的是精准地确立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体验与感悟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为此,教师不但要吃透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还要灵活选择视频教学法、朗诵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不同教学方法来做好知识点的渗透,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来牢牢掌握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形成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例如,关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品质,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身边的故事以及真实的案例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助人为乐教育、植入助人为乐意识。为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入有关助人为乐的教育视频。视频中,有一小孩每天都到五保户家打扫卫生、陪伴老奶奶,帮助残疾阿姨将水果车推到固定摊位,给学校花儿及小树浇水等,将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一教育片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非常贴近小学生实际,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因而是诱發学生体悟助人为乐精神的好案例、好素材。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之后,应引导他们认真品味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及其所散发出来的闪光点和正能量,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坚持和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认知上为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助人为乐就是通过奉献与付出、爱心与善举,传递善良与温暖,帮助别人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二、注重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融合

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目的性、周密计划性和很强组织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出精心的预设,即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出理性思考和详尽策划。课堂生成则是指在教学中因学情变化而离开或超越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并获得非预期的教学结果。他们相辅相成,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倡导生成性教学不但不否认、不排斥预设,而且还对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1],小学生对道德观念与法治精神的理解又极其有限,因而既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预设课堂活动,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机智应变,使学生在闪光的课堂中更深入地体悟和更有效地学习。

以“弘扬优秀家风”为例,在课堂预设方面,教师要突出弘扬优秀家风,需要传承良好的家规家训,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民族之风。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弘扬优秀家风”呢?关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爱护、关怀弱小的儿童,积极参加学校义务劳动和家庭家务劳动,为人谦虚、谈吐高雅、对人有礼貌,与教师、同学、左邻右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坚持为学校、班级、同学做好事,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生活事件,都融入了“优秀家风”,都是“弘扬优秀家风”的鲜活例子。教师可以将这些每天都发生的事例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交流,这样就能顺利促成课堂“预设”向课堂“生成”方面发展,即让学生从中体悟到弘扬优秀家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注重问题情境与亲身体验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宗旨,需要在教学时突出生活性、实践性和真实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感悟。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创设学生乐于参与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道德品质和增强法治意识。

例如,“我们的节假日”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其中涉及到“人民币”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都有随爸爸、妈妈一起逛街购物以及帮爸爸、妈妈购买日常用品的经历,所以他们都知道人民币的种类,都能认识、分辨和使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但是,他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如何爱护人民币。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增加“我与人民币交朋友”这一教学内容,以此让孩子们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开诚布公地与同学交流在生活中自己是如何爱护“人民币”的。在孩子们踊跃发言和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二十一条规定融入自己总结发言中。该条款的具体内容是:“残缺、污损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兑换,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1]这种将问题情境与亲身体验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认识到珍惜和爱护人民币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而且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而帮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自我反思与未来发展的融合

反思使人进步,反思促人提高。一个人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体悟式教学的实质,是对以往课堂教学的反思。所以,体悟式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心体验、内心反省和内心感悟。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在反思中生成知识,学会“让生成的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生长的实践素养”[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反思热情与反思激情,让学生乐于反思、善于反思,反思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反思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通过反思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通过反思让情感态度变得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需要教师用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影响和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善于开发利用教材。教师不是教材的奴仆,而是教材的开发者。上课不是讲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延伸知识,开拓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视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体悟式教学作为目前最受师生欢迎和认可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认识应用体悟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自觉从抽象、空洞的说教向具有艺术境界和生活情趣的体悟式教学转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内心澎湃、激发思维碰撞、产生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而又有个性的体悟中厚植道德土壤,激发向善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Z].2003-12-27.

[2]丁素芬.让“写”在整本书阅读里发生——以《小学生萧红读本》的主题创写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8(01-0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体悟家风预设
萌宠
懂,才能得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家风伴我成长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解题中的数学史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