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风建设与实践

2020-12-30 21:08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风三全育人育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刘 璐

高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应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离不开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良好学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生源日益多元化,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工作要求,高校要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培养什么人”为出发点,进一步建设高职良好学风,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服务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学风现状

(一)高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

在大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生源不同、高职学生专业认识和兴趣不同。高职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中三年的课程安排和课余活动形式有明显的差异。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程较多,主要通过试卷考核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职业高中课程则是实践课程内容较多,学生多数通过反复动手实践训练来强化知识和动手能力。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不同的认知水平。

学生性格不同及兴趣不同使得学生对专业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升学选择专业时,缺乏对自我需求的认识,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如果缺乏科学学习方式的引导,学生一旦跟不上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度,势必会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从而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工匠人才,但社会大众对于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类型存在认识不明确的情况,使得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技能型岗位缺乏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确定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

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教授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岗位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衔接不够,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拓展学生对相应岗位的认识,协助学生找准角色定位,尽快调整学习状态,制订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做到理实结合,才能在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如今,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快速发展,抖音、快手、王者荣耀等搭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在学生群体中快速流行。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稍弱,主要体现在时间管理能力上。与学习相比氛围较为轻松的娱乐社交媒体应用软件,不仅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同时也有蔓延占据课堂时间的趋势,大学课堂已经出现新一代“低头族”,不过不再是过去害怕教师提问的“低头族”,而是如今习惯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利,高职学生尚未具备成熟辨别信息有效性和利弊性的能力,知识和信息的快捷式获取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学风建设方案的制订

在“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指导下,以生为本,依托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以辅导员为主导,授课教师、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协助的学风建设方案,实现学生在校时间和空间的全覆盖管理,从他律和自律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学生日常生活学风建设

辅导员作为学生主要教育管理人员,建立班风学风是其重要的工作。可通过指导班级制定班规来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引导班级学生干部成为学风督导小组,定期举办学风建设活动,成立兴趣小组或专业课程帮扶小组,帮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通过与班级学生干部和授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群体中自律能力较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逐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利用主题班会形式,让学生主动接受学风养成教育。合理规划班会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介绍科学合理的学习办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可让学生结合专业认识,明确学习目标,规划成长目标,进一步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学生课堂学风建设

传统课堂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班级人数一般在40 人左右,因此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同时兼顾所有学生学习状态有难度,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师授课进度。因此,课堂授课方式需从以教师为主导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雨课堂”等授课软件,打造混合式教学课堂,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了解学生参与度,把握课程进度。

结合学生干部意见、辅导员反馈意见及授课软件记录的课堂数据,进一步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和授课内容,也可成立相关兴趣小组,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学生宿舍学风建设

宿舍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目前,部分学生外出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热衷于在宿舍玩网络游戏,时间管理能力较差,将大量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及观看网络小视频,出现作息不规律甚至作息昼夜颠倒的情况。这造成学生课业学习效果不佳,对学生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宿舍管理人员需要在宿舍对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和日常作息管理,在寝室场所布置自习室,举办学风建设活动,鼓励组建以寝室为单位的互助式学习队伍。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学风建设方案的实践

学风建设方案的实践以作者所在班级为实践对象,前期工作开展确定方案实践团队,分别为班级学生干部、专业教师及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将方案内容告知实践团队成员,提前沟通交流,制定工作计划表,并约定每周针对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一步改良学风建设方案。

(一)定期展开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由辅导员牵头,班级学生干部参与制订学风建设活动方案及策划。旨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从学生学习动机入手,指导学生填写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掌握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报告,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使学生厘清学习目标、未来发展方向。

跟进班级学生干部汇报课堂考勤情况,了解关于课堂效果的学生反馈情况。每半月展开一次学风建设活动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风班会讨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规范学生的行为。及时与课堂缺勤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进一步分析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反馈的课堂效果问题,做好“走进课堂”工作,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学生建立课后学习小组,鼓励成绩优秀的同学利用课后半小时时间帮助成绩稍弱的同学梳理课堂知识,稳定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

(二)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改革

授课教师应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革课堂形式。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开发了“智慧课堂”平台,授课教师可运用其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授课教师可提前上传课程预习资料及课程拓展知识,通过设置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前通过平台展开课程预习。授课期间,授课教师可通过平台发布点名,通过数据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设置课程内容问题,快速掌握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速度,保证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可通过该课程在平台后台的分析数据,及时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授课教师能及时了解该课程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也为每次专业学习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内容参考,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每次课程内容,才能建立稳定的学习状态,慢慢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宿舍区开展学风建设

本文作者所在学校,已建设“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制度”,与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合作,通过发布活动,建立自律打卡自习及正常作息打卡的第二课堂活动。联合班级学生干部进行线下活动数据考察和汇总,鼓励班级学生参与活动,按时打卡,后期发布相应积分。根据学生获取积分的排名,适当发放学习物品作为鼓励,建立长期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四、成效与总结

本文构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学风建设方案仍处于实践和探索中,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践环境、了解实践对象和组建相应的实践团队。此方案目前实践效果良好,有利于班级继续建设良好的学风,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培育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长期工作内容,高职学生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建设过程除了依靠建立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明白学习的意义。学生只有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建设良好的学风。

猜你喜欢
学风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