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2020-12-30 20:00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实验小学林素萍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知课前预习例题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实验小学 林素萍

对于阅读,我们往往认为是语文等文科所特有的“关键词”。对于数学,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计算层面上,甚至认为阅读对于数学而言只是一些数学理论研究学者的自编自导,没有实质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推进,教育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又进一步推进。在此过程中,阅读无疑成为一个提升自学能力、核心素养的有效工具。

在数学的阅读学习中,“听课,做题,读书”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越到高年级有的学生越听不懂数学课,问题就在于读不懂数学语言,这时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

在数学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对于利用有效阅读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重视引领,另一方面当然来自学生。通过调研显示,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师在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对阅读培养的意识也更加深刻,从不相信、不重视到新认识、深刻转化、创新化。数学教师站在知识的传授端,对于新时代教育教学而言,数学教师的观念、感悟、方向至关重要。当前,多数教师都被“数学不仅仅是计算”“阅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要的”等系列观念所带动,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阅读认识上一致性较高。对于当前已有的阅读素材,以教材为主,通过有效课前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对于较为简单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完全可自学掌握。教师在阅读方式、范围上还有待扩展,什么样的方法对于数学阅读是行之有效的?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学生先默读、朗读,教师再通过提问、试题测试来检验。在此基础上,大部分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学习,在他们看来,课堂、课本的范围太过狭窄,课本知识也与实际生活有所脱节,需要通过课外最新相关知识进行补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补充”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有触有感;同时,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层面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多数都应用过数学阅读,可是对于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内化还不到位,多数依赖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教师要求下,或者遇到不会的题目了,才想起回翻课本知识点、例题等。整体来说,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缺失主动性,对于课外相关的知识阅读则更少涉及,多数是在教师的严厉要求下才会去做,且大部分完成质量不高。所以整体而言,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阅读效果上,学生多数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阅读及掌握的浅层阅读上,并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内化、转化为数学语言,加以自己的理解。由此看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度还有待提升。此外,也反映出在实际教学中,阅读的应用还是不到位,导致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未养成。所以这正是当下我们研究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意义所在。

二、数学阅读的策略探索

(一)课前预习时的有效阅读

课前预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课前预习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课前的有效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进行内化,并学会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分析理解新知识。由于数学教材文本的精练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刚开始并不会阅读数学文本。所以,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数学教材文本。

阅读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要把课前预习的有效阅读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中去。初读: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细读:阅读例题,思考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画出重要内容和概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在书上做出标注,试着“做一做”。质疑问难:结合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知识时,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时提出如下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57 页的内容。

(1)操作折纸涂色,写出对应的分数。

(2)观察思考这三个分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填写空格并写出类似的例子。

(3)圈划重点词、关键字,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联系。

(4)试着完成例2。

(5)提出疑问。

有了课前的有效阅读,上课时就能组织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导学问题与课前预习的疑问展开讨论,后以小组和全班的形式,生生交流对导学问题、重难点的理解,对疑问的想法。教师只要在关键时候抛问、点拨,学生便能主动学会新知,而且兴趣盎然,学习氛围轻松。

(二)认识新知时的延伸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前后,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不仅能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欲望探究,使其主动学习,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查显示,通过课外延伸拓展阅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语言不再死板。通过课后趣味数学、推荐相关书目、网站视频等,延伸数学课外阅读范围。这将对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掌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也会得到一定层次的深入挖掘。此外,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外读物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从素质教育层面来看,阅读能净化学生心灵,抚平烦躁的情绪,在思想德育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引领。如第十册教材第64 页的“你知道吗”就是对公因数只有1 这种情况的解释,学生在学习新知后的练习中常遇到公因数只有1 的这种情况,这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又如第十二册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内容是《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学生在学习新知后的阅读既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可以说,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延伸阅读不是补充,而是成了一种应该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关键时的深入阅读

阅读数学文本,要分析探究每一个概念、法则,比较、理解文本中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在同一课型的起始课的阅读往往做不到,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适时渗透,指导阅读,所以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不能自导自演、自弹自唱,而是要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让教学全过程渗透阅读。考虑到因材施教原则,阅读也应该据不同课型、针对性、差异性选择阅读方法。常见的概念学习,可以采取分步多次、由粗及细阅读。如学生先阅读字面意思,了解大意,再画关键词,吸收部分知识,并向教师提出疑问之处,充分理解。特别在公式推导、掌握应用方面,更是要杜绝死记硬背,要以阅读为切入点,充分理解背后的含义、字母的内在意思、运用的条件、应用范围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应用上得心应手,一通百通,真正掌握知识。对于课本所编例题,学生不能一眼带过,要多次阅读,弄清题型、题意、应用条件、已知条件,我们所需要求什么变量、应用哪个公式、如何规范作答,这些都是需要深层多次阅读得到的。并且,例题不仅仅是学生拿来直接看看答案的,更要自己做一遍,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将自己的思路与例题对比,才能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真正吃透,掌握方法。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课的教学中,阅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课堂中学生说出对以上性质的理解,也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同时”?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要“0 除外”?通过反例交流辩论,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其文字,使学生理解在这个定律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关键词的重要性,对课前预习所做的批注进行补充。在学生说明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联系后,再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结合表示出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这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也为将来阅读学习此类型知识打好如何读的基础。

(四)总结方法时的系统阅读

及时的学后反思,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指导学生阅读。那么,如何能有效地通过阅读总结方法呢?这就需要把阅读与交流、反思、动手实践相结合。数学其实也跟语文一样,是一门语言。语言研究最初的意义就是交流,所以在数学阅读中,也需要通过交流内化能力。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对数学阅读后,有多种多样的见解与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可以很好地在思维碰撞中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问题,让个体思维得到有效补充拓展。当然,这对教师教学也是一种及时反馈检验,可发现学生普遍的掌握情况、问题,然后,教师要当场解答,这对教学将是难得的促进。此外,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善于动手实践,阅读不仅停留在脑袋层面,更要手脑并用。比如画圈、动手记笔记、画图、画表格,鼓励学生自我推导公式。最后,要善于反思。阅读的根本要义是提升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所以阅读绝不是浅层次的过程,更要内化反思,从而达到长期化、常态化,所以学生在读后必须要有自己的总结,升华内容。例如,在教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一课时的“回顾与反思”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再阅读,验证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好、把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以及还有哪些疑问等。

总之,教师引导得当,方能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掌握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核心素养,让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猜你喜欢
新知课前预习例题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