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育红小学 尹忠树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既是一个传统话题,又是课改形势下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笔者尝试通过前置性学习将德育从课内延伸至课前,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性、体验性德育,收效良好。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环节的德育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师生进行目标明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性、生成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设计的新型教学手段。前置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德育形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在设计前置性学习内容时,我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将学习内容归纳为积累性、文本性、实践性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依据以上内容将德育渗透、贯穿其中。
1.积累性学习。例如,在设计《詹天佑》一课的前置性学习时,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詹天佑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体会詹天佑的可贵品质,感受清朝末年中国的积贫积弱、饱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史实。这些内容的收集和整理,不但有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更有益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文本性学习。在安排文本性前置性学习任务时,我更加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通过文本阅读、赏析、延伸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融入文本,获得实际体验。例如,在讲授《将相和》一文时,我将课文阅读的前置性学习设计为小组间的课本剧表演比赛,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台词。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蔺相如爱国、以大局为重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3.实践性学习。在布置实践性前置性学习任务时,我通常围绕某一个德育主题来进行。例如,在教授感恩主题的口语交际时,我首先安排学生收集父母年轻时的照片,并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父母为了生活辛苦操劳导致的容颜变化,然后鼓励学生收集赞颂父母和亲人的诗词文章,最后以主题演讲、介绍会等形式进行班级分享。
在前置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切身的学习体验,努力攻克难点、疑点,并和同学们进行分享。这种体验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小组内分工协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展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前置性学习是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合理设计前置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将德育目标融入前置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各种形式。教师由德育的说教者变身为德育活动的策划者,学生由德育的被动接受者变身为德育的主动参与者,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为德育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