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易斌
两国如临大敌,民众风声鹤唳,在中美几十年的交往史上实属罕见。中美官方的各种对话机制基本停摆,两国交往频次大幅缩减。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出招施压,中国对等反制”的互怼模式。
所幸在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风浪下,中美仍有一些人始终没有放弃沟通与合作的努力。
7月14日,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与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美国和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首次中美学者视频交流会。来自中美十余家智库、高校的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廓清舆论,共同发出“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才是正确选择”的理性呼声。与会学者们特别呼吁,在中美关系的困难时期,两国民间力量要积极有为,从共同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中美两国关系新的战略框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美建交40余年来,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执法等领域交往频繁,合作成果丰硕。目前,中美两国已经建立了277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每年人员往来达500万人次;美国每3名留学生里就有1人来自中国……此外,从“乒乓外交”到“熊猫外交”,从姚明到马布里,民间友谊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不仅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也使其更有温度、更具韧性、更添活力。
全球抗疫的宏大场景中,千万中美民众以守护生命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名义,一路向前,无问西东,与反华仇华的逆流形成强烈反差。
历史证明,无论在中美关系多么艰难的时候,两国民间的友好合作力量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牵制着两国关系的巨轮不至倾覆于汪洋。
美国政府的既定战略方针,决定了中美关系回暖将旷日持久。正因如此,此消彼长,中美两国关系的重构,更加离不开双方民间组织、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全面参与和广泛接触,以智慧和担当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