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波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为我国企業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会计准则呈现出国际趋同态势,为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式,并提出在国际趋同下与我国财务会计本土化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国际趋同;财务会计;本土化;策略
一、前言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时代,直接影响着国际经济关系和各国的经济活动。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各国纷纷开展各项改革活动,其中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国际会计领域的热点话题。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资本跨国流动性增强,各个国家和跨国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活动愈发频繁,要求提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速度,以便进一步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实现全球经济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肩负着大国责任,因此更要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工作,为积极完善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贡献力量。在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我国要兼顾国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国情出发积极开展我国财务会计本土化研究,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我国财务会计准则有效结合起来。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式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有助于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为企业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和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有效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直接采用模式,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保留原有的会计准则制定权利,也不需要履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和审批义务,选择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二种是趋同模式,该模式是指各个国家并不是将国际财务报告直接收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不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纳入本国或者本地区的会计准则体系之中,而是保留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利,通过趋同模式重新制定并创新财务会计准则,细化财务会计准则的内容,以便全面提高原有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实现国际会计准则与本国会计准则之间的有效结合。第三种是认可模式,一国或者地区需要法定机构先执行认可程序,并有权对拟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然后再决定采用某项国际会计准则。第四种是趋同认可模式,该模式下的国家或者地区需要在保留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权力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本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国际会计准则采取逐项认可的态度,因此趋同认可模式下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发布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或者解释文件,逐步实现本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目标。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状况
我国积极开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会计准则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会计准则趋同路径并不是采用全盘认可的模式,而是选择了先渐进式趋同再突变式趋同的路径。2005年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发表声明,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较少差异,这代表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完成了实质趋同。在此基础上,我国在保留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国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工作,以期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此时我国采用的是渐进性趋同方式,国内会计准则逐步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差异。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修订了基本会计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同时还增加了22项会计准则内容,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做出了巨大变动,此时标志着我国采用了突变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模式。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并制定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全面部署了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作的相关举措,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稳步推进。
三、国际趋同下与我国财务会计本土化策略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充分借鉴其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趋同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情况和要求积极把握主动权,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我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认知水平。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作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严格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提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质量,提高国际会计准则完整性和科学性。
(一)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我国会计环境相结合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工作进程稳步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实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我国法律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过程中,要深刻关注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重视我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并将其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效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我国会计环境相结合的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并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与会计准则规范相结合,进而提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积极开展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建设,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性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主要有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和发布这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对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是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要积极开展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建设,要在借鉴国外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色的审批标准和要求,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优化会计准则制定流程,充分保证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便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目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我国相关部门要重视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公开性和民主性,可以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扩大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传播范围,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才智,将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头脑风暴效应,进而提高会计准则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提高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动性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要求,因此我国要根据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提高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认知水平,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工作中去,主动参与并协作制定国际会计准则,防止部分国家或者地区为了自身利益操控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在参与会計准则国际趋同工作时,我国相关部门要以国情出发,充分结合我国经济和会计环境的现状,努力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的话语权。要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沟通和交通,动态关注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积极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沟通成本。国家相关部门要在兼顾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和切身需求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积极献言献策,提高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竞争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便实现财务会计本土化,就要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要完善人才晋升和培养机制,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识,加大会计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积极为国际会计准则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便利化的渠道。同时,要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要求出发扩大国内会计人员的国际化视野,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干中学”模式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作用,逐步提高会计人员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实际会计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的能力。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要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措施,特别是要积极引进具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方面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国际知名会计专家,加强国际知名会计专家与国内专业会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国际知名会计专家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实现国际人才中国化。
(重庆嘉豪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重庆 402260)
参考文献:
[1]许铭原.基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探究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J].时代经贸,2020(18).
[2]郭彤.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商情,2019(26).
[3]杨玉红.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