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法祥
【摘要】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对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据课堂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做贡献和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引 言
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类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等的影响愈加显著,以学习为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知识以几何级爆炸的形式增长,用于传播知识的载体越来越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堂讨论法
该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以个别问题为中心表达自身想法,和其他学生或教师展开交流,进而得到启发,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其开展有效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均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该方法可提升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发现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发现真理,经由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方式明确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而形成概念,探索出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感受、发现知识新奇感的同时提升自信心,此类新奇感和自信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充分、正确地将教与学在发展中的关系体现出来.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介绍和展现学习资源,让学生经由前置学习、亲身体验、前置检测等方式主动思考与探索,明确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遵循人本理念,化“教学”为“研究”
以往设计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基于教师的角度,重视教学设计的严谨性和紧密性.此类教学看上去毫无破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如果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就需要以优化教学设计为起点.
从表面上看,化“教学”为“研究”只是一种细微的文字变化,但其内在含义十分丰富,是将以传统教授为主体的流程设计变为小课题的研究讨论.
具体而言,第一,教师不再担任权威化身、知识拥有者的身份,而是转化为与学生地位对等的探究者和研究者.第二,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对其学习成就的获取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活动不再依靠教师的“教”,而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实践和与他人的积极配合、交流,帮助自身进行学习和知识的吸收,进而获取学习的成就感.第三,学生在课堂教学及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融入使其在课堂上拥有更多展示自身和发表自身意见的机会,真理即从此类的互动和对话中逐渐成形和出现.
(二)重视前置学习,实现互动效率最大化
在传统观念下,前置学习等同于预习,预习即为基于所学习知识探索和了解未知世界.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未知世界的持续探索,此类探索的原始动力源于人类的好奇.根据相关实践表明,和前置学习相关的疑惑主要是由于对其存在的錯误理解和解读.前置学习和预习不同,前置学习所学习内容的种类更为丰富,可以是对新知识基础的巩固,也可以是对新学习知识开展的体系构建.
在课程开始之前,自主开展新知识体系构建的操作是学生必须依靠自身的独立思考,多数情况下,思考的结果会不尽如人意,如此一来,学生将带着困惑进入课堂.这些疑惑既是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内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关键.综上所述,前置学习基于内容的丰富性,并非一种打压学生好奇心的课堂准备活动,而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对知识技能的提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大幅度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三)促进教学交流,优化课堂环境
此处的课堂环境主要是指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多种外部条件,如学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构成的环境条件.如果要达到优化课堂环境、促进教学交流的目的,就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模式,合理选择和设置互动活动,以及在课堂上促使各项活动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而言,首先,重视学生和学习资源间的交流,其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周边学习资源的能力,促使其体会更多学习的乐趣;其次,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放下“身份”,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互动课堂的创建进程.教师只有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和学生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及合作,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剖析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内容相对抽象,更强调逻辑思维与分析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与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在学习重、难点内容时感觉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依靠图片展示、音频播放、视频放映、电子白板等方法,使学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知识.同时,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要科学划分教学重点内容,尽量以简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及学习,从而深化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电子白板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两根木条组合而成的、可活动的角,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改变活动角的角度.在学生讨论之后,首先,教师应先将一根木条向外旋转运动,再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时,学生会发现旋转后的角度增大;其次,教师应让另一棍木条向内旋转,这时,学生会发现旋转后的角度减小.最后,教师应依靠电子白板的画图功能,将两根木条的角度增大或减小.
依靠这种操作演示方法,学生能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长的长度无关,而是同开衩的大小有关,从而熟练掌握了角的特征.教师通过运用电子白板的方法有效强化了教学质量.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下,教师通过使用电子白板,能将生动直观、新鲜有趣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观看,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优美音乐、迷人场景的环境中开展深入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将课前查找、整理好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资料中主要包含运动化的相关场景,如将跑步竞赛中的卡通画运动员
小马、小猫、小兔等
依次有序地展示出来.在学生观看期间,教师需要适当地讲解,如小马在跑步竞赛中仅仅跑到一半的距离就返回了起跑线,因此只用了80秒的时间;小猫和小兔全部跑完了整条跑道,分别用了90秒与110秒的时间.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运用Flash技术,为学生播放三个动物奔跑的详细情况.当裁判公布小马是这次竞赛的第一名时,小猫却说自己是第一名,因为它在最短的时间里跑完了全部赛道.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解释80秒、90秒与110秒分别相当于多少分钟,从而使学生对分秒转换知识具备初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质量.
(六)合理拓展教学范围
就目前形势而言,虽然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内容都是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水平编写的,但依然具备局限性.相比之下,互联网中拥有数不尽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查阅与筛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能合理选择网络中的知识内容,使其作为教学补充,拓展教学范围,从而使学生能建立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与圆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放映与圆相关的历史故事、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圆周率的发现与推算进程等内容.通过采取这种方法,教师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知圆形的计算知识与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圆,明白圆的应用情况,了解与圆相关的数学历史,从而确保学生能立体化地学习知识,拓展认知范围,
使其可以从多角度学习本节内容.
(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数学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公式以及专有名词的概念,仅依靠口头反复讲述是无法将数学知识牢牢记住的,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相比之下,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设施演示与放映等方式,可以使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针对低年级学生讲授“加法运算定律”这节课程的过程中,其重点与难点内容在于使学生有效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如果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就应依靠多媒体设施设置具体的实际场景,为学生进行讲解与演示.
又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购物,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例,某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先购买了一件价值67元的衬衫,又购买了一双价值133元的鞋子,该学生总計花费多少元钱?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分别是67+133和133+67,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用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两种算法表示的意义相同.
随后,在该学生购买衬衫与鞋子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该名学生买了一条价值95元的裤子,同样要求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的算式,分别是(67+133)+95,(67+95)+133,(133+95)+67.在此期间,通过动态演示的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了具备内在关系的两个数的结合情况,通过先计算67+133的方法,可以使计算更加简单、快捷、准确,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有效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
(八)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为依据,开展教学方案设计工作.事实证明,唯有符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数学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以此确保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师应当明白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听课期间容易失神.因此,教师应当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学习.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动画人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修饰,使其更加生动鲜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在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提问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又如,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重量知识设计成动漫人物,并为其设计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使学生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创新教学形式的方法,教师能营造轻松愉快且高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高效学习,主动思考数学知识.
结 语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有关部门及人员有必要对相关工作提起高度重视,积极探寻多种有效手段,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实效性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昕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38-40.
[2]彭建忠.深度融合 凸显学科本质:以“营养午餐”为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