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对家庭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

2020-12-27 01:05张丽娟
关键词:家庭成员道德教育家风

张丽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速度的提升,社会领域的变革日益深化,在家庭道德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困境。有些家长的家庭道德观念混乱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弱化,农村地区家长离家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等。然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家庭德育相应地也变化发展。其具有基础性、天然性、针对性、情感性和渗透性等特点。”[1]家庭道德教育对社会稳定,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养成,公民素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受教育生涯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应当受到重视,也应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日益完善和构建家庭道德教育新风尚。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而红色文化在传承中也需要积淀、丰富和创新。将红色文化与家庭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炼出其时代价值,是构建新时代家庭德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红色文化凝练成红色家风,浸润良好家庭风尚

(一)红色家风的内涵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家庭风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发挥引导功效。”[2]革命先辈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现出的大公无私、舍身忘我、为国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情怀在家庭领域得以传承、凝练成优秀的家风,融入到家庭治理中,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这些文化基因将战火中形成的无私无畏、爱国爱家的优秀品格在家庭教育领域重新焕发生命张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已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家庭文化建设的支持,也离不开家庭道德教育为公民精神领域塑造提供的积极作用。家庭领域风清气正,辐射到社区、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就会形成正向的价值引领。“家风家训是中国人道德养成的原始场域,一个人从出生就接受着来自家庭教育的熏陶,它潜移默化地形塑着每个人精神层面的深层道德基因,并由此影响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行为取向。”[3]发挥好红色家风的道德教育作用,有助于树立和谐融洽的新时代家庭风尚,有助于形成家庭成员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大厦。

(二)红色家风浸润良好家庭风尚

红色家风中蕴含的勇敢、刚毅、正直、爱国等意蕴在斗争中是革命的烈焰,在家庭中是将这些优秀品质以家训、家规、家谱、书信甚至耳濡目染的口耳相传中的长期凝练。红色家风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体现形式。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力量对家庭成员进行影响,使道德约束由外在有形的家规、家训内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认同。如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品格在代代相传中转化成中华儿女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优秀作风,影响着家庭成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品德。红色家风通过直接的教化作用或间接情感共鸣作用将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革命理想纳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嵌入到家庭道德教育范畴中,它的示范效用更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看齐意识,相较于其他层面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更明显的价值引领作用。“随着家庭世代的传承,许多家庭中有价值的教育经验也被传承下来,对家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4]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对家庭、家族、子孙后辈的感召、示范在家庭治理中显示出正向激励的功能,传承积淀的红色家风对家庭良序关系的建设和家庭成员良好习气的熏陶都在德育教育中显现出长效性的特点。红色文化通过家庭沿袭下去,以小家带动大家,以先辈影响后辈,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不同时期显示出生命力,浸润着新时代良好家风。影响和引导家庭成员追求真知、树立理想、实现价值,良好家庭风尚是有效家庭治理的主要体现,有效的家庭治理为社会治理提供前提和基础。

二、红色文化融入家庭道德教育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

(一)家庭道德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其渗透于日常、渗透于生活、渗透于言谈举止就要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主要领域是家庭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关键要义,不但要使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精准把握,还要从心底里认可。在道德教育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社会公德教化、家庭美德养成、个人品德锤炼。而这三者之间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其中家庭美德的养成为个人品德的锤炼提供基础和前期成果,有效的家庭德育在个人价值观形成和建立时期发挥重大的作用,甚至直接奠定了公民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建的基础。同时,家庭美德养成又深深影响着社会公德教化的效果,家庭风尚的溢出效应会扩展到家庭成员以外的范围,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会延展至社会层面,从而影响到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体现优秀传统家风特质并承继革命红色家风的、与当下社会家庭生活相衔接适应的‘中国好家风’是当下家风建设的现实诉求。”[5]

(二)红色文化融入家庭德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将自己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渗透到家庭治理中,将舍己为人,为国献身,信仰坚定,忠于组织的红色烙印代代传承,为后人塑造高尚的人格,锤炼完善的道德情操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家庭道德教育若能重视并秉承红色文化而开展,加强家庭成员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知、认同,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春风化雨的点滴教育,在言传身教中合理引导,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是非辨别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爱家爱国的情怀,进而塑造良好的社会整体道德风气。同时,在家庭这个微环境中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也使得红色文化在新的时期增强生命活力,例如将红色故事结合家庭道德教育,增加了德育的温情效果和感染力,更容易被家庭成员接受,因此这种德育模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理念,与红色文化中体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不仅并行不悖,而且深度契合。通过红色文化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持续深入的教育引导,形成公民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风尚。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红色文化规范家庭德育行为准则,优化家庭德育效果

(一)红色文化规范家庭德育行为准则

在道德教育体系中家庭道德教育是影响范围最广、开展最早的形式,尽管家庭道德教育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隐性特征,但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树立良好的、规范的行为准则关系到家庭德育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持久的、基本稳定的行为准则是家庭道德教育的成果持续显现的重要条件。家庭道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不受时空限制的遇事即诲,也可以是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但德育的基本规范要一以贯之。红色文化中展现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就可以帮助家庭道德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如革命先辈严守纪律、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政治品格在家庭道德教化中就会形成不违礼法、谨守规矩的行为准则,廉洁奉公、洁身自爱的党性修养在家庭道德教化中就会形成光明磊落、奉公守法的行为准则,进而对家庭成员进行影响和约束。生动的革命事迹和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词成为优良传统规范着后人的言行。

(二)红色文化优化家庭德育效果

品格的教育是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家庭道德教育若只靠说教方式,陈述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就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何有效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就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将红色文化以有效的手段融入家庭道德教育,会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加强其现实根基。红色文化对家庭成员的道德熏陶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对父辈红色事迹的讲述、对烈士家书、遗物的瞻仰,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参观等都可以使家庭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品格教育方面要达到勇敢正直、刚毅坚韧的教育目标,可以讲述革命先辈大义凛然为国成仁的故事,用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谱写出的壮丽诗篇感染人、教育人。另外,还可以通过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学、红色电影等艺术教育形式增强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出的大批优秀红色文化作品是当代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以这些优秀红色文化作品为主题开展家庭亲子共读,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寓教于乐,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只有受教育者主动接受,内化于心的道德理念才能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文化以适当的形式介入显然会增强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家庭道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一些负面冲击,如功利化、世俗化的价值渗透,要建立新时代家庭道德体系,强化家庭道德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引入有生命力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作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积淀而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将其与家庭道德教育结合会有效建设家庭成员的道德风貌,也适应了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道德教育家风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身体传送带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