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问题引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2020-12-25 02:54陈宽航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问题导学培养策略

陈宽航

【摘   要】  教师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通过问题启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分析问题,习得求知策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当前教育形式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最终实现自我学习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化教学的积极贯彻落实,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逐渐从传统的教育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不要再以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为本位,要能够强调能力的引导和锻炼,不断寻求教学策略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在数学层面的学习潜力,在有效问题的引导过程中,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力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保持学习积极性,实现注意力的集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设出适合的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索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主动进行学习、探索新内容。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可以从这样的情境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奇思到12岁时一共只过了三次生日,而其他小伙伴每年都过生日。通过展示这一内容,学生都会思考并提出疑问:对呀!我们每年都过一次生日,而奇思为什么只过了三个生日?通过从学生的认知与情境出发,在利用矛盾点多的基礎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讨与思考欲望。通过分析与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快速掌握这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出具数字,然后教师很快就判断出是不是3的倍数。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老师没有计算却能快速得出结果呢?在这样的疑惑下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把握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对教学有效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二、启动问题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品格

数学课堂要实现高质量的构建,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感知和内化数学习题或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通过挖掘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个性化见解,在创新的动态思维生发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固化,猛然让其提问题,他们反而没什么创造力可言。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既有知识储备水平,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数学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能够采用一些具象特点较强的教学手段,给他们设计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降低理解层面的难度。比如,教师可组织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通过周末组织户外郊游,提出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在秋游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小脑瓜中出现了很多自己想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这次秋游一共去多少人,其中男生多少名,女生多少名?这次去是用哪种交通方式出游,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辆车?来回的车票单价多少,总价多少等,整个秋游活动一共花费多少钱等。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思维立足点拉到与学生的认知相近水平层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三、增加问题留白,丰富学生认知来源

教师除了在数学课堂中给出学生具体的问题让他们去分析和解决,教师还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要能够将学生从数学课堂的被动局面中拉出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以此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将整除的算式罗列出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呈现中,学生很快能够运用乘除法的相应知识将习题快速解答出来,此时,教师再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当教师没有先讲相应的知识点,而是让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相应的知识,在知识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学生预习过相关知识,能很快就能发现规律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新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猜想验证,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延伸问题训练,形成学科基础学力

为了促使数学课堂得到高效构建,教师往往会在教学备课时将随堂习题练习设计到其中,但这样的教学形式无形中忽略了其他的知识应用和迁移,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部分问题的拓展延展到课堂之外,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质疑离开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部分习题布置成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究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拓展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师在开展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启动问题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品格;增加问题留白,丰富学生认知来源;延伸问题训练,形成学科基础学力”等方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冠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8(06):134.

[2]黄志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17(09):18-19.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问题导学培养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