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医院(300350)赵津南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键原因。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室长期压力过重或心室容量负荷与原发性慢性心机病变致使患者心肌收缩能力逐渐降低,无法维持正常心排血量。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液体潴留,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1]。
大多数心力衰竭均为左心衰,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由于超声检查会在肺泡内、肺组织表面以及胸膜间形成强反射,导致肺组织无法显影,导致超声多年来被认为无法检查肺部,但肺循环发生淤血时会导致肺组织声阻抗发生改变,提高肺组织通透性,形成B线。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通过超声对B线进行检测能够半定量对肺水肿情况进行检测,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超声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肺淤血情况进行评估的有用工具,并且能够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与预后评估中[2]。本文就肺部超声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超声检查正常充满气体的肺组织时,由于气体会对声束的传播产生阻碍影响,因此仅能够检测到胸膜。于胸膜处放置传感器时,声波于脏层胸膜和壁层间反复运动会出现强回声的水平线,属于正常的伪像,被称之为A线。肺组织发生病变后由于液体与气体占比发生变化,二者间高声阻抗差,产生各不相同的伪像,腹部超声既是通过对伪像的判断与分析诊断各类肺部疾病,而发生肺水肿时,小叶间隔内被液体充满,与气体产生高声阻抗差,形成气-液界面,声波于气-液界面往复运动反射形成高回声带,延伸屏幕底部,形成彗星尾征样的特殊条形影,被称之为B线[3]。
2.1 肺部超声在心力衰竭中的表现 左心室发生泵血功能障碍的过程中左心房与左心室充盈压不断的上升,致使肺部静脉淤血发生肺水肿,经超声检查表现为多条B线。B线自胸膜线处生成,是彗星尾征,具有以下特征表现:呈强回声,激光样散射,边界清晰,随肺滑动而移动,去除或遮盖A线,细长,延伸到屏幕边缘而无衰减。
2.2 肺部超声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肺部超声能够成为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标准,有关研究通过对胸部CT与肺部超声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B线表现形式,结果表明B线与肺部纤维化增厚以及肺间质水肿内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密切相关,由此诞生了现代肺部超声。Picano等[4]对肺部超声检查到的B线数量以及胸部X线检测到的血管外肺水进行描述观察,发现二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2017年欧洲心脏学会专家共识提出[5]通过肺部超声与超声心动图共同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快速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低血压情况进行评估,能够为临床医师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2.3 肺部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几天或几周的潜伏期,在此过程中,血管外肺水还不断累积,临床早期明确肺部充血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对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进行预防。因此,在亚临床阶段发生肺水肿的可能依旧是难以捉摸且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目标,学者逐渐将超声与慢性心力衰竭作为研究重点。三维彩超心动图多应用于对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容积的定量评估中,从而有效地对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在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与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学者开始对B线数目与何种指标密切相关进行研究。
Öhman等[6]对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B线指导治疗,结果表明B线不仅指导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预后。Platz E等[7]通过对肺部超声B线诊断门诊患者的6个月内死亡风险与再入院率进行评估,发现B线不仅能够有效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还能够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靶向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latz E等[8]主要对既往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慢性心力衰竭B线大于等于3条(实施8区分法),急性左心力衰竭B线数目大于15条(实施28区分法)则为再入院或死亡高风险。以上各项研究均表明,肺部超声不仅能够有效评估心力衰竭等急重症的病情进展情况,同时能够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指导依据,早期为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阻止患者心功能恶化,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肺部超声检查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患者存在一定依赖性,伤口敷料、皮下水肿、肥胖、软组织水肿等均会导致肺部超声检查结果偏驳或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肺部超声无法深入评估肺部情况,仅能够对胸膜下皮质2~4cm深度进行评估;现阶段国际上缺乏肺部超声检查的统一评分标准与分区标准,因此检查结果较难统一;B线是肺间质水肿导致的声波增减差异,心力衰竭、肺间质性疾病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产生此种成像表现,因此诊断缺乏一定特异性。
肺部超声是一种无创、可靠、新颖的检查方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鉴别诊断中,不仅能够有效评估心力衰竭的各阶段,还能够鉴别呼吸困难,是一项可发展的新兴技术,但肺部超声得到标准化评分与采集图像有待进一步提升,形成专家共识,达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指导治疗、预后评估等重要作用。肺部超声现阶段仍是一种辅助性技术,需经过大量研究与随机试验证明其对心力衰竭的有效作用,同时认识到肺部超声的局限性。肺部超声能否进行临床治疗的指导、缩短住院时间、患者预后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