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析

2020-12-23 21:41曾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

曾辰

摘  要: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扩充教师队伍的同时实现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探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3-112-0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人才培养涉及学科建设、教学方式、教材体系、地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承担起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尚的教师道德聚民心、以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育新人、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展形象、以独特的教育环境兴文化,展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新形象。然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特性和学生素质的因素,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价值实现、知识储备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导向和引领目标能否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有效的实现,教师队伍是关键因素和主体力量。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水平,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优质资源不足的总体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也呈现出教师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1.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本身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区位优势不明显,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中东部地区。无论是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等都对人才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整体建设水平低,思政课教师缺少发展平台,难以吸引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聚集。高职院校又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恶性循环。在政策层面,民族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措施,但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政策,难落实;二是相比其他地区尤其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人才政策缺乏优势。[2]

2.高层次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

全国高职院校均开设思政课,但就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除了专职思政课教师,兼职教师、双肩挑教师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由于针对兼职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等机制不健全,兼职教师学科背景多样、比例过大,影响到了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体现出专职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有限的人才供给主要流向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层次更高、发展平台较好的高校或其他单位,能够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很少。

3.思政课教师队伍自身发展不充分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的客观情况。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相比,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就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而言,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建设好现有教师队伍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学科发展缓慢,民族地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和学科建设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自我职业定位主要是教学。因为师资队伍人数短缺,教师又忙于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一人承担几门思政课,且已成为常态。科研上缺乏积极引导,投入不足,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没有充分的研究工作,导致教学长期低水平重复,缺乏新意和深度。兼职教师队伍中,缺乏针对兼职教师的教学培训和管理,存在兼职教师授课内容随意性大,整体授课效果不理想,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评价。

二、整合现有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扎根民族地区、西部落后地区的现有教师队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针对20个省份的调查,按照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授课效果的肯定性评价排序中,新疆第一、云南第二、贵州第五、甘肃第六、宁夏第八。在参与调查的20个省份中,来自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的高校排名靠前。这给了相应地区思政课教师极大的鼓舞,也让我们看到在条件和环境有限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效果。

将现有的思政课教师视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的標准和要求,结合教师研究专长、学科背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组建学科梯队、教学团队,发挥队伍的合力,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教师队伍的整合建设中实现学院、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共同体。

1.创新人才制度

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政策要强调“引进、稳定、发展”,以五大理念引领人才政策的有序和健康发展。创新具体配套的制度,特别建议比照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作法,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设立补充资金,切实有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让老师们有获得感、也更有尊严。在科研、教学比赛、教学立项、奖励等工作中设立思政专项。创新教师的培育体系,从上到下的全覆盖,但需要根据民族地区高校情况精准设计。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更多和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事业荣誉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同感和自信力。因此,在省一级培训中,建议由主管部门协调资源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和名师作为培训骨干师资,重点就学科、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和针对性,使民族地区一线思政课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国内一流专家、名师面对面,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需求。通过专家、学者、名师的帮助,让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融入全国思政课教师大家庭,增加学术自信心、归属感、提高发言权,增进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认同。

2.协调发展合增量

民族地区高校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思政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基层组织的建设,配足配好配强领导班子,保证和优化思政课教师办公、教学的充足场所以及软硬条件。通过提高认识、配好班子、改善条件,自上而下的做好协调工作,提升管理效率、调动工作热情,管理也是生产力。实现专兼职教师队伍协调发展,在专职教师队伍不足的情况下,引入兼职教师力量。关键是制度先行,制定并执行好兼职教师的选拔、集体备课、授课、督导和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3.绿色发展育增量

能够建立人才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长效机制是确保民族地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久之计。需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好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就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来讲,学科平台的搭建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西藏、宁夏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硕士点,民族地区马学科整体建设水平滞后。建议主管部门在学科布点上考虑地域的均衡发展,使民族地区高校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这就像帮助高校修建学科发展的高速公路,通过学科建设、评价、验收等措施,引领、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们能够有所作为、大有可为。

4.开放发展聚增量

“天下马院是一家”,大家干着共同的事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理应使我们在团结、开放和合作中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口援建、共建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为推进和落实工作,要形成工作机制、工作年度目标和清单,并加强督导和考评工作,作为援建、共建双方学科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强化落实的力度,防止援建、共建工作一方热、一方凉的局面。同时,民族地区高校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利用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科优势,对政策及时把握的能力,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推动校内外、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队伍的协同整合,以便形成服务于地方和国家发展的智库力量,做好马学科的社会服务工作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指导作用。

5.共享发展融增量

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外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从社会各界聘任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政课教学,积极推进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青海、宁夏最早推行和实施了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特聘教授的遴选,实现社会优质教学研究资源的共享,融合多方力量,特聘教授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利用好慕课资源,将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和师资资源为我所用,形成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学习、使用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锻炼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研究能力。[3]

三、做好增量,提升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明确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需要多管齐下,目前对于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来讲,关键的问题是提升教师的总体学历层次,让教师能够站上更高的学术平台上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针对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政策。从2016年各地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的统计数据情况来看,当年全国高校新引进博士研究生学历思政课教师总数为490人,其中五个自治区高校总计18人,占全国的比例约3.7%。高学历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速度加快,民族地区高校引进高学历的人才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问题、面对现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培养现有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学历水平。这些教师长期扎根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鼓励并支持他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总体学历水平的有效方式。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这块短板,要精心设计、精准施策。目前博士培养中已有“思政课教师专项计划”,但由于名额数量有限、竞争十分激烈,民族地区高校的受益者仍较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设计并实施博士培养的专项计划,由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某一民族地区高校定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若能够实施5年,每年为某一地区高校培养博士生10人左右,最终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50人左右,基本能够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将总体提高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实力,这是面对现实,能够解决问题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

整合队伍、做好增量,都是着眼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在整合队伍和增量的和谐有序发展中,最终达到提升质量的目的。本文中的增量既有自我力量的重新整合,也有自我力量的成长发展;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的增量中包含着对原有教师队伍潜力的挖掘、精神的聚合,对原有制度的改进完善,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并提出了提升量的各种建议和技术手段,质量问题是自始至终的落脚点。思政课教师最终赢得别人和社会的尊重,就看教师能干出什么,提供什么质量的有效供给,能否很好的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教育上的诉求。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特别需要各方协同推进。因此,学院、学科、教学、教师队伍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工作。需要理清思路,聚焦问题,找准方法,发挥好各方力量,在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中,破解难题,整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在民族地区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与民族的认同,维护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通过扎实推进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8-09-11.

[2]沈壮海,王晓霞,王丹.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68-469.

[3]许东波,谭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报告(2015-2016)[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32(4):163.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