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权中
摘 要:对皖江城市經济带农村投融资现状和金融产业支持农村“双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发挥政府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确立金融机构在农村“双创”融资中的主体作用,激活农村创业热情,带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
关键词:农村经济;双新创业;皖江城市经济带;金融投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3-016-05
一、皖江城市经济带概况
1.基本情况
皖江城市经济带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指的是长江流经安徽的简称,皖江城市经济带包含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计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GDP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1]。皖江城市经济带立足于安徽,依托长江经济带,主动融入长三角,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融入中西部发展,是承接国内外产业合作发展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试验区,也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2.农业经济介绍
皖江城市经济带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水、土地、林地、湿地、矿产资源。借助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其农业经济区域性特征尤为突出,形成了以水稻、棉花、油菜、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的优势产业。目前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农业产业融合和现代化经营模式逐步成熟,农业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农业质量效益逐步增强,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农业现代化服务、农业科技化投入等均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总和已经超过5万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6000多家,现代化农场数量接近2万家,围绕农业开展相关产业发展的企业接近1000家,农业旅游消费人次突破5000万,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接近1000家[2]。庐江县、临泉县、宣州区等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产融联合推动试点县。
二、皖江城市经济带农村创新创业特点
1.农村创新创业者群体特点
通过对皖江城市带1000名农村创业群体调查发现,80后、70后、90后占比分别为65%、30%和5%,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2岁。在创业群体中男性数量占比为56%,女性为44%,这主要是受到“男人主事业,女人主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创业群体中的学历依次为大专为666人,本科为123人,高中为235人,高中以下为99人,学历越高,其农村创业项目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通过调查发现,近50%的农村创业者有过多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其中资金链短缺、产品滞销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两大主要原因[3]。
2.农村创新创业模式特点
一是子承父业模式。皖江城市带中农村家庭传统观念比较浓厚,通过父辈的资源提携来带动子女创业是目前农村青年创业中成功率比较高的类型。这类创业起点高、底子厚,在两代人共同经营下,其事业发展顺利。二是务农青年创业。随着种植经验、农产品开发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些青年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带来的转型升级,开展特色农业种植或农村家禽牲畜养殖创业项目。三是返乡青年创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城市中先进的农业深加工技术、制造技术和农产品市场销售新模式、新方法引入农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开展创业项目,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创业的主流。四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主要分两类,一类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回乡创业,实现农业致富;另一类是外地青年或企业家利用自身的创业技术再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进行创业的过程。
3.创新创业主要领域
一是现代农业。结合地方农业资源特色,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这是目前皖江城市带农村创业的常见模式。其范围包含有机农业、花卉苗木种植、农业深加工和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领域。比如宣城廊桥镇溪头村利用林木资源走木梳加工之路,目前全村有木梳加工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达1478人,年产各类木梳、竹梳1000万把,年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4]。二是特色养殖。皖江城市带依靠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良的气候资源,以家禽水产养殖为代表的农村创业项目近年来数量不断增长。三是农村配套产业。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贯彻和部署,皖江城市带很多农村成为重要的产业转移地区,借此催生出了新的创业机会,很多年轻创业者寻找市场空白,在房屋装修、办公设备供应与维修、便利店或农村商务酒店等领域开展创业项目。四是农村旅游创业。乡村旅游作为涉及农村吃、住、行、游、娱等诸多产业链的综合性行业,尤其是皖江城市带周边的农村,针对城市人群打造的农家乐、农业观光、户外拓展等旅游项目,正逐步成为农村青年人的热门创业项目。
三、皖江城市经济带农村投融资现状
1.农村投融资意识形成较早,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
农村经济投融资的主体为农村商业银行,它是除国家政策性金融资源针对三农经济定向扶持和民间商业金融之外,利用金融杠杆效应帮助农村经济建设涉及范围最广、投融资规模最大和市场化程度最深的专业农村金融资源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在农业金融发展上的重大创新,自2011年我国启动农信社向现代农业商业银行转型改革后,每年以120家左右的速度新增,2016年已突破1000家,其中安徽、湖北、江苏、山东四省已经实现了全面改制,其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占比达到了25%,而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农村商业银行52家,占安徽省总数的70%。
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农村经济投融资情况一直是安徽省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省内区域横向比较下,其具有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农业资本原始积累相对比较早和居民金融意识、产融结合经营意识比较强等特点。农村商业银行数量与人口、国民经济总量呈现正相关。其中农信社改革早,为农村经济投融资发展扫清了障碍,尤其是给予农村小微产业金融支持,带动了农村产业化发展。股权改革带来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可实现投融资效率提高和投融资项目快速落地,避免恶性竞争。
2.新兴金融工具推动了农村创新创业投融资发展
“互联网”+金融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让皖江城市经济带农村投融资服务呈现出“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趋势。普惠金融是国务院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以“小微互助”的形态,通过金融资源和产业向创新创业领域倾斜和扶持,带动相关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升级,普惠金融成为农商银行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皖江城市经济带农村创新创业投融资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投融资流程更加方便。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审核工具和风险评估系统,解决投资方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问题,也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如农商银行推出的“社区e银行”金融项目,一方面人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开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更方便地吸存低成本的社会资金,为农村项目投融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池[5]。二是实现产融结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农村经济能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实现这个路径的最好方法是激发以农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的热情,以企业、合作社、互助组的形式来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普惠金融是提供资金扶持的重要平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农商银行可以精准掌握创业者的个人财务信息和征信履历,提供定制化的资金扶持政策(见表1),确保支持农村创业“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资金利用风险。对此,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创业贷款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小微金融,鼓励农民工返乡置业,提供“新式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教育,不仅带动了自身金融规模的增长,更实现了农村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3.民间金融盛行带来不稳定因素
民间金融指的是非正规金融公司推出的、很难受到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管制的社会资本筹集形式,资金获取方式比较灵活,没有缺乏严格审核和个人资产抵押等限制。由于皖江城市带中小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正规金融机构对小微经济的投入资金有指标规定,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融资需求,尤其是一些资金需求量小、缺乏正规公司经营资格,无法拥有信贷审核资质的农业双创项目,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选择民间金融。
通过对合肥200家小微企业调查显示,急需资金来维持开拓市场、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企业规模的企业占比达到90%。而随着民间金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民间金融组织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止到2018年,安徽省小额贷款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38家,位居全国第四,从业人数约为5000人,累计贷款资金量突破4000亿元,而在贷款对象八成以上为乡镇小微企业[6]。
民间金融属于社会自发形成的投融资行为,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以融资名义开展高利贷的非法活动,加上借贷双方在投融资合作过程中没有走正规流程,经常会有一张借条代替合同本文的情况出现,一些民间借款公司会利用法律漏洞变相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一些借贷方也会以此为借口不按期归还贷款。这种借贷双方均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因此而引发纠纷、冲突,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金融产业支持农村“双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农村创业需要资金扶持
农村创业主要围绕农业生产或农产品产业链深加工来开展,无论哪一种,都具有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前期需要资金来进行设备、人工、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由于我国城乡收入不平衡,农村经济底子薄,农民收入水平仍然比较低,使得农村创业中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根据中国创业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当前 90%的年轻人有创业的想法,但是接近50%的年轻人创业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充足的资金。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日益加深,农村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子女教育,多选择前往城市居住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让农村經济因失去劳动力而得不到发展。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鼓励其通过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资金扶持,支持和引导农村青年创业,通过“双创”策略,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让年轻人在农村留得住身、扎得住根。只有留住了年轻人,农村经济建设才会有活力、有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让我国经济发展更均衡、社会结构更合理。此外,利用农村投融资对社会经济供需信息的精准把握和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可以避免农民在创业项目选择中出现同质化和扎堆现象,减少因盲目创业带来的风险损失。
2.金融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的可行性
首先,农村金融存在的目的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建设,而农村经济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之外,最关键的在于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离不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营方式的升级,以农村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创业项目是重要载体,这其中农村金融带来的资金支持对点燃其创业热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其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又是我国金融事业未来大有可为的“蓝海”,而传统的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是将资金主要投放给政府支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有可靠信用担保的农业巨头公司,虽然目前皖江城市带的农业巨头公司数量不多,但是已经逐步成型,初具规模,截止到2019年安徽省有23家全国500强农业企业,有接近1000家省重点扶持的具有规模效应的农业企业,其中65%分布在皖江城市带,而安徽省农村投融资资金85%投向了这些企业,这使得安徽上万家农村小微企业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此,农村金融单位可以围绕农村小微企业巨大资金的需求,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征信系统完善投融资机制,激活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不仅可以激发农村小微企业的活力,保证农村金融运营的稳定性,还可以拓宽自身的业务市场,从而形成盘活农村经济、带动金融市场更加繁荣的“双赢”格局。
五、农村创业青年的融资需求特点
1.创业资金规模普遍偏小
农村青年创新创业的融资需求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在创业初始,启动资金不足以支撑创业,需要寻求投融资的帮扶;二是日常成本周转阶段,这期间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来进行日常开销维持。创业初期阶段的资金需求量要大于日常成本周转阶段,平均融资额度在10万左右。
2.融资需求周期长
上文所述,农村创新创业成本投入和投资回报因农业生产的特点导致周期较长,因此贷款周期也长。以生猪养殖创业为例,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时间大概为4个月,除去各种成本,其投资回报一般需要一年之后才能实现盈利。创业者通过融资来寻求资金帮助,还款日期就要符合其生产规律来设定,避免因不合理的贷款周期给融资方和创业者带来不利影响。
3.贷款流程应更简便
农村创业项目大多是产品形式的市场供应,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类型相对占比较少。这就使得农村创业项目变动比较频繁,很多创业者会根据市场变动捕捉机会,迅速调整自己生产经营的内容,因此很多农村创业者希望在项目融资中减少审核流程,实现资金的快速到账,抓住市场机会,实现创业成功。因此灵活方便的投融资形式更符合农村创业项目的实施。
4.融资担保应更加灵活
投融资担保抵押是目前金融机构为降低投资风险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农村基层由于青年创业者没有自己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再加上自身学历的限制不享受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投融资贷款很困难。笔者在对皖江城市带融资担保情况调查时发现,在1000名农村创业群体中有80%因自身固定资产不符合贷款金额抵押要求而没有获批,有50%因没有即时得到融资资金而导致创业失败。在问及希望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资金时,有90%更欢迎和青睐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联保贷款方式。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及时调整融资策略,实现融资灵活与融资安全的统一。
六、提高农村经济“双创”投融资发展策略
1.积极发挥政府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发挥好扶持“三农”经济建设的政策引领作用,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创业项目。为此安徽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促进金融单位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的总体要求,并指出对农村小微创业项目的具体扶持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中的安庆为例,一方面通过争取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来成立专项农村创业基金会,每年对一些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创业项目进行专项资金补贴;另一方面利用自身财政选取一部分优势农业产业化创业项目,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基本面,带动小微创业发展,用贴息、税收优惠、评选“十大杰出农村创业青年”专项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2.确立金融机构在农村“双创”融资中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监管,严厉打击民间金融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让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提供更符合农村创业项目发展的融资产品,把农村金融市场做大做强。为此,安徽省农行、农发行、农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安徽省关于皖江城市带农村“双创”经济的规划部署,仅在皖江城市带战略区位形成的第一年,其涉农融资贷款总量便超過了3000亿元,实现了支农服务全覆盖,为日后皖江城市经济带农村创新创业持续向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省农商银行根据农村“双创”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有效担保,资金使用周期长等特点,推出了“创业贷” “创新贷”“创业乐”“助农乐”“青年创业贷”等一系列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7]。农商银行自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6万笔,发放金额32.74亿元。
参考文献:
[1]李爱军.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J]. 铜陵学院学报, 2018,17(2):70-75+92.
[2]刘思宇.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29(7):220-221.
[3]杨倩文.新常态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7-8.
[4]张汗青,杨呈.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城市群农村金融发展比较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20-125.
[5]田兰蓝.皖江城市带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3):186-189.
[6]李春霞.“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79-280.
[7]张洋飞,戴海峰,沈欣寒,等.宿迁市农村网络创业融资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