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结云
摘 要:在全面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学中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师生相互评价的平台。因此,数学作业的批改应以学生为本,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从教学实用的角度出发谈一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业批改;创新运用;多元评价
作业批改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既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评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时刻牵动着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心。在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发展数学素养的激励手段,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强调了学习评价对學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因课题研究需要,笔者曾对区域内一些老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目前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学习方式不断转变的新教学改革形势下,仍然有不少老师使用一个“√”或“×”的批改方式来评判学生作业的正误。这种整齐划一的批改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发展,也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批改方式已经无法达到学习评价效果。面对这样的困惑,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创新运用了作业批改方式,尝试使用“师生共同制定的批改符号”和“使用具体的数学评语”等这些多元化的灵活多样的作业批改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运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统一的数学评价符号,引导学生自我纠错
新接班的第一课,老师跟学生一起制定和明确本班的数学作业评价符号是一个关键的起点。如“○”“_____?”“☆”“∠…”“□”等。这些由师生共同确定下来的批改符号像是师生之间的秘密暗号一样,学生会觉得很亲切和神秘,而且更清楚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教师用这些班级制定的评价符号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关注作业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准确无误地向学生提示不同方面的批改信息,弥补了由单一的“√”和“×”所造成的评价缺陷,避免学生因应付作业而易形成问题堆积。当学生在判断题出现错误时,如果我们仍用“√”“×”来批改,那么学生就容易把用于判断题目表述正误的“√”“×”与教师批改的“√”“×”混淆了,这时用“○”提示学生这道题判断错误了,那么就会简单明了。当学生做题时粗心抄错数据时,我们使用“____?”这个评价符号提示这个位置抄错数了,请你细心抄写,如:这样的计算18-(3+4)=16?-7=9?这样的错题。小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最容易出现漏写计算过程的情况,教师在批改到这种情况的错题时可以在缺漏处画上“∠…”这个评价符号,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自己需要在此处将完整的计算过程补充完整。当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有创新性或比较灵活时,就可以画上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或甜甜的笑脸代表对这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表扬,对其数学思维与能力表示欣赏与鼓励。
二、采用具体的“数学评语”,促进学习情感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习评价应是目标多元化与方法多样化的融合。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正是“批”与“评”相结合,“批”是为了更好更具体地“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为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可对数学评语进行优化,采用眉批和旁批的创新方式及时强化作业批改的评价效果,增强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1.使用数学评语可直接指出错因
当学生计算35+4=75时,老师圈出错的地方后在旁批写上“想一想计算时相同的数位要怎样”,当学生看到这句启发式的提问时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错因,便能立即回忆出之前学习过的“相同数位要对齐”的计算法则,学生经历过这样的自省过程后,在以后的计算里会提醒自己要对准相同的数位。又如,在批改错题“48+2×2=50×2=100时,可用“”画出错误步骤“=50”,再写上旁批:“加法和乘法谁先算”,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但复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同时深刻理解了加法和乘法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发展。
2.使用数学评语可巧妙提示方法
在二年级的数学问题里有这样的题目“壮壮要把一条长12厘米的彩带剪成长度相等的4段,来做相框的花边,他剪出来的彩带每段长几厘米?他需要剪几次?”面对这种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发展局限,会把题目中的“4段”理解为“剪4次”,于是会用“12÷4=3”来解答第二问,这显然错了。此时,教师用这样的话语“你可以画一条线来思考哦”来引导学生使用画图策略搭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沟通桥梁。
3.使用数学评语可激活解题思路
在批改“一题多解”方面的作业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结果错误,但思路有合理部分;有的答案正确,但方法不够灵活。教师在批改这些类型的错题时,不能只批改作业答案的对错,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先肯定解题中的合理做法或突出的优点,再从点上切入分析不足之处,这时学生才会知道自己需要发扬什么优点同时需要改正哪些地方。如:四年级的简便计算“36×25”,好多学生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这样答:“36×25=(32+4)×25=800+100=900”,此时,教师可用“把36看成9×4可以吗”这样的评语点拨,学生就会马上明白原来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解答。教师巧妙的点拨,会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广阔、更活跃。
4.使用数学评语可分层次评价优点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小括号的内容时有这样一道作业题:湖里原来有30只天鹅,飞走18只,飞来8只,这时湖里有几只天鹅?常规的解答方法是先减后加“30-18+8=12+8=20(只)”,但有的学生用小括号的计算思维来解答:30-(18-8)=30-10=20(只),这样的解答方法活用了小括号的性质,思维比较独特。此时教师可以写上“解法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评语既能对该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予以肯定,同时又可以激发该生的学习热情。
5.使用数学评语可适时激发潜能
心理学认为,学龄儿童的学习潜能都是无可估量的。为了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数学潜能,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性的数学评价语言来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例如:学生在解答“班上原有学生21人,每7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14人,现在共有几组?”这道题时,一些学生往往在解答第2个问题时采用“21+14=35(人),35÷7=5(组)”的计算方式。这时教师的一句評语“看看第一个设问,你还能想到更巧妙的算法吗?”就能引发学生发现第一个设问与第二个设问之间隐藏着的联系,原来还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用3+14÷7=5(组)的方法来解答。学生的数学潜能被激发出来了,解答问题的思维变灵活了,数学能力得到发展。
三、妙用总评和展示活动,促进数学素养的养成
在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学生知识的积淀、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数学素养的发展需要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基础才能顺利实现。作业中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外在表象,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更不能忽视习惯和态度这些潜在的因素,可通过作业批改的总评及时肯定学生长处,表扬进步,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指导其改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在一定的时段中适时采用展示优秀作业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秀作业的同时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正确改正自己的缺点,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运用是新课改中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必要举措,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和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年级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作业设计的特点而创新运用更多更有效的学生作业批改方式。
参考文献:
[1]熊炎.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技巧[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899-900.
[2]吴作顺.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探析[J].成才之路,2020(3):80-81.
[3]孙艳.妙语催开智慧花: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评语的价值、撰写原则及技巧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24-26.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