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增思
摘 要:时代不断向前推进,新媒体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得生活和学习更加便捷。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详细分析初高中学生以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并阐述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促使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够快速适应学习环境,提升物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100-2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只是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公式,课本中没有涉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入高中后,物理知识的难度与初中相比有了提升,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培养目标也变得不同了。因此,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便得到了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希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转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初高中衔接工作变得简单且高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的手段详细地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而提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和物理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一、初高中学生的差异性
初中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不只是体现在年龄上,在心理、思维和学习上也有体现。
在心理上,初中生年龄尚小,心理不成熟,懵懂,率性,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经过中考洗礼的高中生,认识到了竞争的压力,对大学也有了一定的憧憬,有着自己的主张和是非观。
在思维上,初中生的思维主要表现为经验性,而高中生的思维逐渐向理论性和逻辑性靠拢,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
在学习上,初中学生的依赖性较高,希望教师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要求高,要求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去,进而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差异性
初中物理课本知识主要介绍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并且所研究的问题较为独立,例如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而高中物理知识则向深层次地渗透,关联性也较强,例如,加速度、速度矢量等内容。此外,初中物理将定性分析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高中则在定性的基础上添加了定量分析,比如说,初中物理的摩擦力只是定性地讲解了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而高中物理课本中则是详细分析了摩擦力计算方法。
三、新媒体环境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差异性,笔者站在初三物理教师的角度阐述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
1.应用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基础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何面对和应用大数据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海量数据,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出错率、正确率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在之前教学中,教师们只是简单地计算出有关数据,没有后续的改善措施,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还是课堂教学效果都能够作为数据上传至数据库,作为了解学生的准确依据,其时效性和准确性非常高。初三物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行为习惯等输入到大数据库中,利用系统分析数据,更利于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基础水平,同时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
例如,初三物理教师在讲解完“力和运动”一章节内容后,可以进行单元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数据输入到电脑系统中,系统不仅能够分析出每一道题目的难易程度,还能够将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出错原因等信息都呈现出来,并提出合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策略。只有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物理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策略,才能适时地将一些高中物理知识贯穿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进而消除学生升入高中后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出现的不适感。
2.利用多媒体链接高中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因此每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多媒体的超链接功能是一种点击进去就能链接到想要观看内容的一种较为简便的链接信息的方法。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可以在制作课件时,将初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对比,然后利用超链接功能将对初中生有益的高中物理知识建立关联,进而在授课时通过点击超链接,将高中物理知识呈现出来,促使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掌握知识点。
例如,学生在学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章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超链接高中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当物理教师讲到“温度和温度计”的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温度计展示出来讲此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利用多媒体链接到高中物理的“分子热运动”知识中,促使学生在了解了温度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的基础之上能够认识到温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促进分子不断运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温度”的兴趣。在学生对温度知识产生无限学习热情以后,物理教师可以将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知识引出来,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温度的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知识做准备。
3.利用互联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物理思维水平
信息技術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依据,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商品,满足
自身需求。互联网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广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互联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创设出不同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氛围中。当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后,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初高中物理知识点连接到一起,促使他们快速且高效地获取物理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空气的力量”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教学策略,实现了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课上,物理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空的塑料瓶中装入热水后摇几下再倒出来,盖上瓶盖后用冷水浇在上面”做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验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引出大气压强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系。随后,物理教师又播放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高中课本中的“下压活塞,棉花着火”的实验,促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大以及可变性,进而展开思考。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课堂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利用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课堂,构建优势互补的学习模式
学生一旦从初中步入高中就要更多地掌握自学方式,形成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物理学知识点繁多,更是需要学生进入高中后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课堂,借助这种线上教学的补充来构建更为优势化的学习模式。首先,线上要做好预习工作的有效指导,教师可以先录制微课放到线上,这样学生借助课本进行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观看微课内容,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例如:讲解“力和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录制微课,形成对生活之中力学内容的展示,让学生们一开始就可以了解到生活之中就随時可以发现物理学。其次,课上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的拓展教学,主要就是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学知识,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例如:初三物理教师在讲解完“力和运动”一章节内容后就可以直接在课后线上教学之中讲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元化探索。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已经变得简单便捷起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详细分析学生和物理知识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上向高中阶段迈进,进而提升物理思维水平,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万华林.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7.
[2]易华兵.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01).
[3]刘毅,渠雷雷.可视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几种常见的磁场》为例[J].中学物理,2018.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延安中学,福建 福州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