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有效途径

2020-12-23 06:58冯慧
关键词:考试题读图试题

冯慧

摘 要:针对高三学生在审题时不能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影响答题的现状,本文结合地理信息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形式及特点,提出从文字材料、试题设问和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提高学生解答试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125-1

地理信息是地理试题的重要载体,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数据的处理能力。然而在地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读图能力低下、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信息分析错误和缺乏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下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文字信息。在高考试题中,多以新概念、新情境、新案例的形式组织材料信息,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新概念的理解以及通过所学知识推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过程。二是图像信息。地理图像信息类型多样化,包括坐标图、分布图、统计图、原理示意图、景观图等。

二、高考试题中的地理信息特点

1.试题信息来源广、材料新,紧扣时代主旋律。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信息量大,并以新概念、新信息、新情境导入来考查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这些信息紧紧围绕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原理问题,强调学科的综合性[1]。高考地理信息的时代感极强,例如:2019年全国一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认识世界,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2.试题信息来源于生活,承载于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地理学科的特色就是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高考试题也非常注重通过各类图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2018年全国一卷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境,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

3.试题信息综合性较强,注重逻辑推理能力。

地理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地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高考地理试题中也多通过推测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2018年全国一卷第37题以扎龙湿地为案例,考查扎龙湿地的成因并推测未来盐度的变化。看起来考点并不突兀,但是學生容易受平时学习中答题模板的影响走入误区而答错题目。学生需要在掌握一定学科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在图示背景下水循环各个环节对其水量、盐度的影响,因此,该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三、提升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有效途径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试题信息。对于怎样获取地理信息,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试题中的文字材料比较多,而学生的考试时间有限。所以,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找出关键词,找到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也可以先读题目要求再读题干,通过拆字法、缩句法、找关键词、限定词等多种形式迅速链接关键信息[2]。例如2016年全国一卷通过广西横县茉莉的生长习性,让学生分析:与浙江、江苏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这道题目,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关键词是气候,限定词是与浙江、江苏相比,所以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分析两地的气候上的区别及其对茉莉生长的影响。虽然气候包含多种因素,但题干中的信息紧紧围绕气温展开,所以答题时要把着眼点落在两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气温的高低及高温期的长短上。

2.从试题设问中获取地理信息。

我们不仅可以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试题的设问去大胆推测信息。例如2016年全国一卷第36题: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这个题目可以利用拆字法把题目拆成“冲积”“平原”“地势较高”“旱地”几个关键词,学生就很容易从中总结出靠近河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少受洪水袭击、排水良好等信息。

3.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通过各类图表获取地理信息非常重要。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利用图表信息来解题。例如2018年全国卷1卷第6—8题关于河流阶地的题目(如图)。

读图首先要读图例,图例是题目中最重要的信息。这个题目含有三个图例,应该关注这三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图就可以观察到基岩在下,上面是不连续的砾石。题目第7题考查知识点是河流流速最快的时期。由于图中有砾石出现且题干中明确提到了砾石的平均粒径有大小之分,学生由之可以推测到砾石粒径大小与流速之间的关系进而做出选择。而第六题考察河流的堆积地貌,假如学生没注意到题目中“洪水期洪水能淹没T0”这一关键信息就很可能选错。所以,做题时一定要把地图信息和文字信息结合起来。

总之,地理学科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要做一盏明灯,为学生指引方向,不仅要指导学生在考试中快速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审好题、做对题,提高高考地理成绩,更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珊珊.新课标地理高考题的信息呈现特点和解读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

[2]于凤东.浅谈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必要性——以一轮复习中区位分析考点为例[J].教学考试,2019(36).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安徽 阜阳236000)

猜你喜欢
考试题读图试题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