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0-12-23 04:10盛捷柯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与途径。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选取国内外时政热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教学补充材料,同时教师也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与文化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盛捷柯(1987.08-),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柳州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这一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综合素质及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意义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工具性的功能,还要发挥其人文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他英语等级考试、学生就业需求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同时,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一工作不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在课堂上几乎很少涉及思政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外,由于大学英语教材多为介绍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等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围绕课文讲授相关的英语文化及语言知识,学生对当下的世情国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一教学模式既不适应新时代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本国文化自信地树立。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在所有的教学课程和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因此,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教师不僅需要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提升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实践,首要任务就是思考如何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我们需清楚地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并不意味着将英语课堂变为纯粹的思政课堂。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说教,势必会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如何在公共基础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我们应“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应在保持大学英语课程特点的前提下,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思政元素,把教材中关于思政方面的理念与课程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新世纪》)第二册第三单元A课文“The Shadowland of Dreams”(梦想的背面)为例,该文讲述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实现理想的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围绕这一主题,再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当代青年要保持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通过小组讨论、英文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我们需要通过奋斗和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2.补充国内外时事热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对国内外时事不关心,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了解的情况。光是依赖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纲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因此,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我们需要选取包含国内外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中英双语材料作为思政教育的补充。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China Daily、CGTN、《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版本等,收集与时政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中英双语材料,让学生通过听说、阅读、翻译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事时政、中国文化相关英语表达的同时,加深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与了解;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以《新世纪》第二册第一单元A课文“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陌生人的善意)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由穷游美国的经历,发现在当今美国社会,人们仍然可以依靠陌生人善意的故事。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相关内容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与人为善的相关论述,并且结合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引导学生用英文讲述身边涌现出的无私助人的事迹,既提升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文化素养。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的仍是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并不重视。此外,有的高校英语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时事的敏感度不够,同时缺乏相关的思政教育理论与经验,无法很好地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进而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欠缺。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中国文化素养。自觉加强对时事时政的关注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保持自我思想的先进性。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探讨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参加相关教师教学培训,提升自己进行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文化修养,强化人文教育意识。

四、结语

要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并不能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巧妙结合,同时选取适当的思政教育中英双语材料进行补充。为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高校英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与文化素养。只有把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我们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Z]. 2018.

[2]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 2020.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