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娟
【摘 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资源,又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核心,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和基础方式,本文是对农村小规模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和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 农村教育;教师成长;农村师资
目前,在社会信息发展的大局势下,农村学校在开展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问题,并日益严重。在农村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教育资源的短缺,也对农村专业教师的成长造成了各种不利,从而引发各种教育问题。
一、农村小规模教师的教育资源稀缺
在偏远农村地区,为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稀缺、教师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日益凸显和严重,急需得到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学科结构单一、未来发展狭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教师力量的发展。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教师资源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好坏。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农村小规模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让农村小规模教师拥有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路径,才能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让农村教育源源不断地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重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量大,工作发展无前景
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稀缺,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一般还要兼做其他科目的教学内容,而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更是如此,甚至一个或几个教师,就组成了整个学校的教育系统。巨大的工作量压得农村小规模教师喘不過气来,并且更多的教师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于一些只靠工资来养活家人的年长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显得有些微薄,家庭负担过重。再加上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并且很少有新的教师进来,周而复始,小规模教师就容易形成怠惰心理,教学热情消退,甚至不断出现辞职改行的现象,这让农村小规模教师力量更加薄弱。
(二)教育资源稀缺,教师专业发展堪忧
对教师而言,工作量大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农村教师的长远发展受到长期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少,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使用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都是因为教育系统是分层次、分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资源也是由上至下进行资源扩散,而一些优质的教师资源往往被市中心学校、县中心学校、镇中心学校截流,最终导致农村教育资源非常稀缺,这也是农村小规模教师专业发展难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一)多层次解决农村教育资源问题
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教育资源问题,已经不是学校所在的农村地区能简单解决的,这需要多层次的教育力量相结合,多方面地关注并参与农村教育的问题讨论,才能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要想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就要以农村学校为基础层,上升到镇区域、县范围的资源改革。通过经济分源、技术支持、地区政策改革等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质量,并由镇学校、县学校加强对自己区域内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支援,积极参与教学任务指导工作,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资支援,当地的教育局也要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指导培训,这样才能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三走制”区域教师联合发展
三走制指的走校、走班、走教,是同区域、同学科、同级别的教师进行教育互助。通过“三走制”区域教师联合发展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小规模教师的教学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走制”还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化教育,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带动了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想促进农村小规模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利用信息化教育方式,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教师微信群、QQ群等,让区域内的教师充分进行教育讨论,从而提高区域整体的教育水平。
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质量,我国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不但需要社会对农村小规模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广泛的关注,也需要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对农村小规模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和方式产生重视,从而促进我国基层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春晓. “互联网+”背景下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392(3):26-29.
[2] 李帆,晋妍. 教育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 教师教育论坛,2019,32(2):34-37.
[3] 俞建芬. 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教师培训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科学论坛,2018,427(13):63-66.
[4] 吴霞飞,韩天寿. 开展农村小学教师培训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89-191.
(责任编辑:陈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