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俊嵘,黄燕,赵丽萍,南钟浩,尹红兵,杨爽,卢燕,舒亮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在临床中,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血管疾病,其总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较易出现死亡。肺血栓栓塞症极有可能进展成重症肺血栓栓塞症,这类患者会出现肺循环、呼吸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最终,十分严重地危害到了患者的生命。所以,临床中对肺血栓栓塞症应尽早进行诊断、治疗,以提升效果,并保障预后。近几年,溶栓治疗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十分普遍地应用,其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1]。文章由2017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选择我院就诊的300 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现在总结如下。
由2017 年1 月 至2020 年3 月,选 择 我 院 就 诊 的1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依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使用抗凝治疗,而观察组使用溶栓治疗,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到血管总再通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次所有患者、患者亲属都已经知情且同意,还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对照组中,男:女=34 例:16 例;年龄:19 岁-77 岁,均值(48.83±13.53)岁。在观察组中,男:女=33 例:17 例;年龄:20 岁-76 岁,均值(48.19±12.57) 岁。通过比较2 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作对比。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施予抗凝治疗:对患者施予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注射,单次80IU/kg,再对患者施予18IU/kg 的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泵注,进行7d-10d 的治疗就是一个治疗疗程;对患者施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单次100anti-XaIU/kg,每日两次,共进行7d-10d 的治疗。在肝素治疗结束的24h-48h 后,再对患者施予华法林,初始剂量单次2.5mg-5.0mg,重叠应用时间应超出4d,直到国际型标准化比率处于2.0-3.0 的范围中。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施予溶栓治疗:对患者施予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单次20000U/kg,在2h 中应滴注结束;再对患者施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单次50mg,进行静脉滴注,在2h 中应滴注结束。在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逐步降低直到正常水平的两倍后,再对其施予抗凝治疗,有关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间相一致。
对2 组患者都实施一个月的治疗。
治疗以前、治疗后,评估并记录下2 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而其中,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
治疗后,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到血管总再通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3]。
研究涉及的数据一律用软件SPSS 22.0 进行处理,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一律采取(±s)表示,t代表了组间所具有的差异性,P<0.05 表明具有意义。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到血管总再通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治疗以前,对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后,对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具体见表1。
Logistic 回归模型指出了,影响到血管总再通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了时间窗、溶栓类药物、栓塞位置、面积、年龄、红细胞压积、基础性疾病等(P<0.05)。
对于肺血栓栓塞症来说,其有关的特征:其一,总的发病率较高,肺栓塞在临床中是十分普遍的,其总的发病率较急性心肌梗死高出了1/3-1/2;其二,总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近几年,超出70%-90%的患者均出现了漏诊或是误诊;其三,总的死亡率较高,这类患者总的死亡率会超出52%,而对于中危患者,其总的死亡率处于13%-15%的范围中;其四,总的致残率较高,肺栓塞会引发慢性肺动脉高压,十分严重地危害到了患者平时的生活,甚至是其生命。对于以上各项特征,都可以借助诊断、干预来获得一定程度地改善[4]。
表1 2 组在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2 组在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组名 时间 纤维蛋白原(g/L) 凝血酶原时间(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对照组(n=50) 治疗前 4.74±1.89 11.41±1.35 35.39±2.41治疗后 4.06±0.01 12.22±1.23 36.53±1.71观察组(n=50) 治疗前 4.73±1.88 11.30±1.37 35.33±1.47治疗后 3.13±0.47 14.77±1.09 40.90±1.36
对深静脉血栓尽早进行诊断、治疗,能够降低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机率,并提升对这一疾病有关不典型性表现与症状的认知;同时,借助各类检测能够尽早检出疑似是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比如,CT 肺动脉造影等,进而减少总的误诊率、漏诊率;另外,借助溶栓治疗或是抗凝治疗等,能够把高危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直到2%-8%的范围中,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较高的总致残率[5]。
对于大面积栓塞所引起的休克,应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可以促进肺动脉中的血供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让心功能、肺功能尽早得到恢复[6]。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对于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来说,单纯应用抗凝治疗或是溶栓治疗可以获得相应的效果;但是,在把溶栓治疗联合抗凝治疗后,可以促进这类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肺血栓栓塞症复发的总发生率[7]。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以前,对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后,对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由此证实了,溶栓治疗对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具有十分良好的改善作用、效果。分析其原因,即:凝血功能所发生的变化在血栓形成的这一整个过程中十分关键。而其中,纤维蛋白原可以与血小板糖蛋受体间得到结合,进而让机体处于高凝的状态下,最后,提升血栓形成的总速度[8]。低分子肝素可以抵抗血小板聚集。华法林对于防控肺血栓栓塞也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华法林对部分凝血因子无法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在清除了有关的凝血因子后,才可以发挥出药效[9]。溶栓治疗可以提升血栓溶解总的速度,最终,促进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并保护好其心功能[10]。在溶栓治疗结束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纤维蛋白原总体的水平有所下降,而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逐步升高,这就证实了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11]。另外,在本次研究中,Logistic 回归模型指出了,影响到血管总再通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了时间窗、溶栓类药物、栓塞位置、面积、年龄、红细胞压积、基础性疾病等(P<0.05);由此证实了,时间窗、溶栓类药物、栓塞位置、面积、年龄、红细胞压积、基础性疾病等均会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带来影响。
综上,溶栓治疗对比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能够发挥出更为良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