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授课思路的实践研究

2020-12-18 22:4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苟建忠
亚太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师应公式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苟建忠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知识是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应对“问题解决”授课的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问题解决”式授课方式,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概述

“问题解决”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其放在核心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面临更高的要求,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进入中国课堂,促进了“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由于“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能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的能力,能有效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的基本授课思路

(一)重数学问题的实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授课应重视数学问题的实质内容,不要过于看重教学形式。高中数学存在许多公式、定理、概念,这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及重要工具,教师应帮助学生吃透这些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公式、定理、概念来源、证明过程以及推导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而不是机械化地记忆公式、定理及概念。例如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单纯地记忆是不够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 的三角函数转化为α 的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设α 的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 为任意角,π+α 的三角函数值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任意角α 与-α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公式还可以推导出其他公式,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先与学生共同推导出上述三个公式,完成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图像,推导出其他公式,从而充分掌握三角函数推导过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堂教学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思维碰撞交流,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以“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为例,教师结合这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具有什么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依据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以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不仅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根据情况分类指导

不同的学生,在能力、思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问题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与进步,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课时,教师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 层次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 层次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这三个层次,在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得全体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本课的学习当中,A 层次的学生要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解决“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都有哪些位置关系”这一问题;B 层次的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教案内容,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小组共同合作讨论,解决“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都有哪些位置关系”这一问题;对于C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为其提出几个容易解决的基本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之后待其他小组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近年来,“问题解决”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问题解决”式教学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了解得不够充分、全面,这样就导致“问题解决”式教学在实际过程中的开展出现偏差。例如部分教师认为“问题解决”就是“解题”,导致课堂教学变成“解题训练”;又如部分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时,不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忽略了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

影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因素有很多,教学氛围不好就是其中一个,而通过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问题解决”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问题解决”的选择和评价,形成了较为紧张的学习氛围,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教学互动和反馈不够高效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学互动和反馈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教学开展过程中,比较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从互动的效果来看还不够高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较为随意或者提问过多,导致学生互动积极性下降,使得“问题解决”流于形式,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加强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授课水平的教学思路分析

(一)采用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开展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应加强对“问题解决”内涵的全面认识,正确地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交集的概念”时,教师将所有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将各自的兴趣爱好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找出两组同学相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出交集的概念。这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理解什么是交集,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建立包容汇通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构建。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购买文具的实际案例呈现在课堂上,然后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概率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加强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将已学的概率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当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增强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对“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回答—反馈”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在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完善思考中的不足。例如在学习“分段函数”时,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红骑自行车去上学,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发现没有带作业本,取到作业本以后,担心迟到,于是家人开车送小红,但是马上要到学校时车子出现了故障。”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段情境绘制函数图像。教师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将函数图像画出来,并向其他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画。通过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思维上的不足。

五、结语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但是目前“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授课的基本思路,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含义的充分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师应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