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若笠教育管理中心 杨进旺
作文不仅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基础语文素养,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一定话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验证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并没有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他们过于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和生词的默写,对作文不够重视。也正是在这种重视不足的影响下,学生的创造力也受到了限制,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和热情也有所削弱,以写作更甚,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尽管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但他们在作文的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特点。教师往往就单一的作文类型对学生进行讲解,并给学生展示经典的范文,让学生直接套用范文模式,进而展现在书面上。这种只遵循一种写作模式的方法十分守旧单调,并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不到有效施展。最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都千篇一律,食之无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人生经历十分有限,他们所接触的外界事物也都较为浅显单调。并且,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不稳定,在生活中也没有重视观察和分析。而这些心理和环境上的因素,也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手,他们在面对作文选题时往往不知从何提笔,也不能联想到具体的生活经历。
素材自始至终都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和动力,而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书本的浏览和阅读,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和信息。因此,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基础的书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就理应将重点放在课外阅读上,为学生展示多样性的阅读素材和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上所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将其内容具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好感。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其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便推荐了人文性质的《中国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将《女娲补天》作为选题重点,将女娲补天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到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故事中的情境,吸引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领会到阅读故事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在阅读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动用自身的思维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进而作为自身的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仅仅在于教师的亲身示范,同样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自行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才能真正从潜意识层面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身在课下所阅读的资源串联起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成语故事》阅读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并在接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学生对特定成语的理解,让学生讲述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日常的积累成果,同时也可以探究学生的文字运用和组织能力,让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去描述精简的成语。
此外,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群体举办交流活动,让学生就自身在课下所阅读的书目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阐述自身的看法,互相交换心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后续阅读中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可以推动团队的合作与配合,让学生理解语言沟通的魅力和价值。并且,教师也应当创新作文选题,就一定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不应当限制学生写作的格式和主题。
作文的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词句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词汇量的检验。如果学生在写作中并没有掌握充分的词汇,那么其自身情感的抒发也必然会受到限制。所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词汇掌握量是可行的办法。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重生词和优美语句的积累,特别是成语和古诗词,应当重点把握,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叙述了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课外阅读在作文中的应用必要性,总体上是合理客观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能够给后续的语文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教师要始终秉持阅读引导写作的思想,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自身的语文涵养,并且要为学生介绍有价值的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坚持引导,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