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周 蕾
思维导图主要表现形式是图文结合,用不同的形状将各主题间的相互关系整理出来,用不同的层级表现出来,有了这样的导图,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整体上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在小数数学的学习中,加入了思维导图之后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他们知识的系统化,也让学生的逻辑能力更突出,但是从思维导图的开发和制作等角度来看,小学阶段也有实实在在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量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然后用适合的策略来推动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中去,以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着手。
思维导图有鲜明的特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可视性强。所以学生在预习新课、课堂学习、归纳总结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实现思维的可视化,这样让原本内隐的知识凸显出来,让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思维导图提取知识和数学规律,通过思维导图来找到知识间的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是有着多方面的价值的:
1.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鉴于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数学学习中不可能将一个板块的知识从浅入深地全部呈现给学生,而是要化整为零,将系列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迎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这样零散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前后学习的跨度较大,加上不少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来建构概念,而是依靠模仿和记忆来学习,所以用不了多少时间,学生学习的知识就会被遗忘。针对这样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系统是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建构的,在思维导图的推动之下,学生不仅需要体会单个数学概念的含义,还要结合概念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去思考相互之间的关联,还要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系统,可以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2.利用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程度。但是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教师“牵着走”的,随着教师的指挥棒,学生去模仿和记忆。虽然也有自主探索的成分,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太明显,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总是限制在教师的框架中,总是在明确的方向下碎步向前。思维导图的出现给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在相关的概念呈现出来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累积的经验去设计思维导图,去确定概念和内容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些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有益的。
3.利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在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的效果可想而知,比如在“倍数和因数”单元,基本的概念很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混淆这些概念,以至于在解题时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但是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除这个问题,因为思维导图的图形属性,学生在记忆时会更加方便,而且由于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创建中,他们对于图示印象深刻,对于结构的认识更加清晰,显然这是有利于他们知识的整理与记忆的。
思维导图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很多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知之甚少,对于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也不够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将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时间的局限。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除非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而且对于相关的知识已然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势必需要很多时间,而这恰恰是一个基本的矛盾点,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而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环节会削弱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那么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2.内容的限制。不同式样的思维导图几乎都有一个中心点,然后延伸出主干与分支,在把握主干与分支的关系之后,一个立体的网络图就建构出来。但是在学习中可以发现,一些分散的知识是无法做出思维导图的,它们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分支点,所以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内容、所有的课型都适合融入思维导图的,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练习课和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体系比较常用,一些新授课则不太适合。
3.技术的限制。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有限,对于不同关系下应用哪种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也缺乏经验,这就让数学课融入思维导图的时间受限,另外还有一个实际的困难,就是思维导图的制作麻烦,因为类型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现成的“半成品”让学生去填充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手绘思维导图,这就费时费力,而且在交流展示的时候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在认识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学习的实际价值和限制条件之后,教师要看到思维导图对于数学学习的有用之处,想法设法克服困难,指引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有效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1.熟悉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不少,要想让思维导图恰如其分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样式的思维导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去熟悉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比如在新授课教学中,思维导图通常是问题的串联或者并联,是整节课学习的路径指引。教学“认识百分数”时,从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引出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等,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学习的效果自然突出。在复习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尝试将概念间的关系构建出来,比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的由来以及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视角。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思维导图的中心词、主支和分支以及基本结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评价中提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能力,从而凸显出学生主体,让思维导图为学生所用。
例如在“分数部分”的整理与复习中,我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将分数部分串联起来,学生从分数的概念出发,沿着平均分的不同物体的几条主线,将分数的读写、分类、意义、计算等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了整体的认识。
3.灵活安排时间。因为思维导图是学生集中思考之后的产物,所以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必定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安排时间,要根据思维导图形式的不同,功能的不同和难度的不同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思考到位,运用到位,交流到位,真正激发思维导图的作用。
总之,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可以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究,勇于实践,推升思维导图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