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探析

2020-12-17 06:38宗云弟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

宗云弟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行为规范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通过开展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开发,在基于国家课程改革纲要指导基础上,严格考量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及学校基础设施,将数学课程设计为贴合本校学生学习成长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在有效整合并开发校内外阅读资源的同时,真正使得小学数学阅读课程资源贴合学生发展趋势、迎合时代进步速度。因此本文将对于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的开发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为切实推动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本土化和生活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开发探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50-02

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新要求提出学校应实行素质化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工作任务,可充分利用课程阅读材料来进一步实现“数学文化”渗透。这样学生会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并理解其内涵,真正提升自身数学文化素养。本文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程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文化进行了策略实践探究。

一、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可行性分析

在对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考查内容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课程的过程中树立相关的目标,明确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实施的方向和预期想要达到的成果,有效结合本校相关资源,并拓展实践路径,辅助学生在有效结合生活实际情境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于小学数学阅读课程进行校本化,既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清晰梳理数学教材脉络,又能够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数学学科情境下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突破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辅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有效拓展小学学生数学学科思维,增强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和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强度。因此在小学数学阅读课程中进行校本化开发有利于小学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开发策略

(一)适当延伸,构建数学结构体系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应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数学学科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构建桥梁,从而构建完善的数学结构体系。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本節课时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将本节知识内容与三角形边长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有效唤醒学生对于三角形原有知识体系及认知结构内容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在章节课时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从而真正辅助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不再是从单一的角度,而是从整体的、单元的角度进行思辨,有效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结构体系。

(二)目标具体,挖掘数学核心内涵

在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化的设计,真正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小学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其提出的要求界定较为模糊,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深入挖掘这一课时的数学核心内涵,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目标指引下深度体会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将“问题解决”具体目标细化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对问题的解决两个方面,并引导学生在一定条件及环境下充分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切实提高了小学数学阅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由于其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致使其在这一阶段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十分强烈,因此,传统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求知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自然现实场景的补充和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程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在教学“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媒介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类似自然现实场景的体验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方向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有效拓展了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视野,切实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水平,进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数学思维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增强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以此为教学平台,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趋于理解性和探究性,从而引导学生由浅显到深入地体味数学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分工的形式,协调对于班级内各小组年龄及喜爱植物等进行统计,并将其转化为条形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能够切实深化学生对于统计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情,从贴合学校教师设施和学生发展趋势的角度开展相关教学设计,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综合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教育研究,2008(2).

[2]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王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5(z1):59-61.

[4]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