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型教育在快速的向前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当中,思政课教学改革对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篇文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的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整体背景之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是整体教育的重点。我国高校教育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该培养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整体的综合素质的统一。
一、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如何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是目前思政课教学开展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当中,思政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体课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思政课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当中的具体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教学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要互换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思政课堂进行重新的设定,设定更加清晰的教学指标。开展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问题进行学习,模拟更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结组,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时下的热点选取一些问题,不断地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进一步的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现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许多高校都对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一步的探索,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了转变,不断地在传统模式当中注入新的活力。应用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过于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从而就会忽略了思政教学建设。思政课教学在整体建设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大多数的课程只是停留于会议和一些基础文件。并没有针对于建设方法展开具体的学习。教师所分布的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没有进行深一步的调查,只是在网上收集一些简单的资料,导致思政课教学大多数都流于形式,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定,许多教师没有大量的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以至于在具体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时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以至于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对整个思政学习系统进行统筹规划。
三、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对策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学校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需要针对于思政课程进行相应的设定。在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思政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学生放在实践主体的位置,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思政课教学充分的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学会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到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以便于可以更好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政课程,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的建设,不断的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理论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之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论水平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思政课的工作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和思政课的学习要齐头并进,加大力度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学生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四、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意义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之下,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当中,思政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系统性的思政课学习,对于大学生培养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也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设定为自身的办学目标。高校针对于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有不同的做法,无论教学模式如何的变化,都仍然是以学生为中心,评价课程的改革也将以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指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政课程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使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合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加大力度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五、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关探索
1.思政理论课程应该和精英性的课程内容相吻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人才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也满足民族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发展要迎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推动科技的进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现代人才。在推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高等学校需要加大力度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更加坚定的发展理念。学生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将自身的价值实现和国家的价值实现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思政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发展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发展宗旨,夯实人才全面培养的基础。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学理念和应用型的研究要进行充分的结合,师生之间要频繁的进行互动与交流,将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研究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确保思政课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保障历史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应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法迈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向应用型的方向发展,发挥思政课程理论的教学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明确知识体系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起到主导的地位,不断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参与和研究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体现出该学科的重点,通过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论体系,形成学科的信仰,以便于可以更加深刻地开展学习,与此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建设,可以凝聚科研的力量,以便于为理论课程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充分的结合,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创新型人才在整体培养的过程当中,要加强教学和整体学习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强化创新的培养目标,对知识结构进行更加综合与科学的设定,让学生自由的去讨论教学环节的响应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设定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为自己发声,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追问,学会自己去解決问题和发现问题。在教学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对课堂上所发现的问题,要积极地在社会实践当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资料和方法。思政课程在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要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的课程学习当中,营造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结语
思政课程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培养出具有研究性、应用性的现代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体改革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对整体理论课程进行定性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调整,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谭玉兰,王晓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新西部,2016(23).
[2] 邢玲.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评价体系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6).
[3] 孙川,王海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8).
[4] 韩淑芹,张德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16(10).
[5] 张文婷.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作者简介:孙海青(1990.04- ),女,青海德令哈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