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小学 朱亚洲
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未知和可能,随处都可能运用到数学知识。新课改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语言,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与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生带入有效的生活情境十分必要,活泼灵动的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程更感兴趣,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理解数学的概念,并增强数学学习的环节,吸引学生关注数学课程。此外,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够,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思考如何将他们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课堂,在熟悉的情景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培养他们的立体空间想象力,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强、语言严谨、客观的学科,面对大量的计算公式、数学思想以及客观概念,小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也影响了数学课堂的进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扭转数学教学思路,营造一个轻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活泼开朗的天性,绽放自己的数学智慧,同时也延伸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时空,让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且思维跨度较大,他们喜欢去接触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收集小学生喜欢的场景素材,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场景再现,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例如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全新的知识点时,就可以拿刚刚经历的春游来举例子,“学校组织一年级小学生一起去郊外春游,现在有两辆大客车可乘坐,每个大客车能够承载的最多人次是70 人,其中一年级一共是4 个班级,一年一班有36 个学生,一年二班有34 个学生,一年三班有32 个学生,一年四班有35 个学生。”这时老师向学生们提问:“请问大家,如何分配并乘坐这两辆大客车才能满足要求,让四个班的同学们都能去春游呢?”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分小组讨论,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分配:第一种方案,一班和二班同学坐在一个车里,三班和四班坐在一个车里;第二种方案是二班和三班坐在一个车里,一班和四班坐在一个车里;第三种方案是一班和三班坐在一个车里,二班和四班坐在一个车里。教师在学生进行激烈探讨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哪个方法是最科学有效的?请说出你的观点。学生通过这样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够更加理解什么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深对其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还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让数学课程变得妙趣横生。
数学课程客观严谨,小学生注意力不强,很难对数学课产生长久的注意力,尤其是面对相对复杂的概念理解时,小学生更有可能会出现走神、溜号等现象。为此,数学教师更要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精炼易懂的语言巧设教学场景,促数学教学语言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契合,最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课本知识,也帮助了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些数学知识。比如说,二年级的数学课程是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简短精炼。比如在学习“时间”这样的概念时,在一些关键点提示小学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汽车的车轮一分钟大约走多少圈?我们需要几点吃饭?几点起床?小学生将会因为这些熟悉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此外,教师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记录一分钟可以读几个汉字,一分钟可以数几个数字等。简单的几个问题将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亲近自然,最终懂得时间的单位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教学生活更加生活化、场景化,学生要增强自我意识,让自己的数学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实践,勤动手、勤动脑,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积极利用数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进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教师要设置新奇、接地气且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对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善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解决数学难题的愿望,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师才能真正启迪学生,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课程的本质,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