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分层式练习 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2020-12-17 15:5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沈方圆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表面积周长长方体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沈方圆

新课标要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布置相同的作业,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灵动他们的思维。

一、设计分层性练习,培养拓展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就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次练习,教师可以将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等,对于基础性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提高性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拓展性练习的综合性更强,并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师设计分层次练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中,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基础练习:一个长方体长10 厘米,宽6 厘米,高4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给出了计算结果。教师继续给出了一个练习:如果将长方体沿着长面切开,它的表面积有变化吗?怎么变?部分学生针对已学知识发现,如果切开,将多两个横截面,表面积就会增加。教师又给学生提出练习:如果将长方体沿着高和宽分别切一刀,表面积怎么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一部分学生利用手中的模型来理解,经过分析发现:长方体将增加四个面的面积。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立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激活创新思维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针对某一问题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全面分析已知条件,给出多种解题方法,这类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周长》一课中,有一道练习:一块长6 米的玻璃,从它的一端减去一块最大的正方形玻璃,余下的要包铜边,请问需要铜边多少米?这个长方形的宽可以是1 米、2 米、3 米、4 米、5 米,根据宽不同,余下的长方形的周长也不相等,如果宽为1 米,余下的长方形长5 米、宽1 米,周长为12 米;如果宽为2 米,余下的长方形长4 米、宽2 米,周长为12 米,依次类推,不管宽是多少,余下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2 米,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过实验后发现,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比原图形减少的是两条边之和,因此,要镶边的周长可以直接用“6×2=12(米)”来表示。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设立开放性练习,让学生突破了单一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合理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探索性练习,激发探究思维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主性,主动思考并探究问题。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李明和张华早晨7 时15 分从家出发去上学,李明每分钟走50 米,张华每分钟走60 米,两人在7 时30 分同时到达学校,请问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普遍计算出两家距离为50×15+60×15=1650 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是按照两家在同一直线不同方向计算的距离,如果两家在同一直线也在同一方向,就不能这样计算,而应该是:(60-50)×15=150 米。这时另一位学生提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两家既不在同一直线,也不在同一方向,那么我们怎么计算呢?

上述案例,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究问题,找到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走出了答案唯一这种思维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设立分层性练习,做到 “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思维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灵动了他们的思维,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表面积周长长方体
巧求表面积
圆的周长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周长与面积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巧求周长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