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

2020-12-17 02:25陈玉海崔文龙王运城杨云龙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太和县村容村貌人居

陈玉海 崔文龙 王运城 杨云龙(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引言1

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8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加快农村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农村居民开展村庄清洁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农村环境的改善,不仅促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乡风文明,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二)实践意义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反映农村的发展情况,而且体现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要注意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广大农村地区,涉及范围广、实际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因素,这项工作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本项目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村环境建设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一方面为继续开展本地环境改善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附近县、市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太和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一)太和县基本情况

从太和县人民政府官网了解到,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截至目前,太和县下辖31 个乡镇和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87个行政村,1244 个自然村,总面积约1867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7 万,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272.3 亿元。该县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中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

通过调研笔者在太和县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2019 年该县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垃圾治理方面,该县对287 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参与人数约41.5 万,清理农村垃圾约18.5 万吨,清理村内沟塘18060 口,疏通沟渠达656 公里,处理废旧广告牌29000 余个,建设完成深埋式垃圾处理站956 个,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整治,综合投入资金约2 亿元,2019 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8%以上;在厕所革命方面,2019 年完成30000 户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近三年累计完成改厕120000 余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0%左右;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污水乱排乱放得到一定管控,投入85795 万元建成运营8 个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2018 年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2 个,已具备验收条件;2019 年该县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 个,重点示范村6 个。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布局无序问题

随着农村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于是他们就开始改善自家的住房条件。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没有土地利用和乡村规划,以及宅基地管理混乱等原因,一小部分农户选择拆去原本的房屋,在原址重建;另一大部分农户选择放弃原来的宅基地,在自家或者购买靠近村主干道的农田地头重建房屋。而如此一来便导致原来相对紧凑的居住环境变得支离破碎,舍弃的无人居住的房屋便形成了“空心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空心区域”中还居住着由于经济条件差无法重建房屋和原址重建的村民。房屋布局凌乱无序,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治理增加了难度。

2.厕所改造问题

虽然该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近三年累计改厕达到12 万余户,但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户并没有使用新建的厕所。笔者了解到,一方面他们认为新改建的厕所用起来不方便,由于没有自来水管连接到冲便器,每次上完厕所需要用手倒水冲刷;另一方面是化粪池容量有限,很快就满了,但是村里并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理。还有一部分居民家中改造的厕所,由于化粪池安装的不是十分规范,下雨天会有雨水渗入到池中的情况发生。

3.垃圾处理问题

农村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为解决农村垃圾问题,该县在每个村都投放了垃圾桶,并配备了垃圾转运人员,基本实现了“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焚烧的现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农村住房布局凌乱,道路错综复杂,垃圾桶只是摆放在村主干道路的两旁,只有居住在村主干道附近的居民愿意把生活垃圾放入垃圾桶,而其他一部分居民由于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环保意识不足还是随意丢弃垃圾。同时,太和县农村居民数量大,每天产生的垃圾较多,而每个村配备的垃圾桶及转运人员明显不足。

4.污水处理问题

笔者发现污水治理是农村“三大革命”中最困难的一个。第一,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产生的生活污水总量较大,而该县31 个乡镇目前仅建成运行8 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显然严重不能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第二,广大农村地区普遍缺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生活污水收集困难。又由于农村居民分散居住,污水处理管网的铺设困难非常大,且财政资金投入大,所以目前该县一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将污水随意倾倒。

5.村容村貌提升问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太和县基本实现了具备条件的村庄通硬化道路的目标,大部分行政村主干道路已经开始种植行道树、修建花带、安装路灯,进行绿化、亮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通过调研发现上述这些做法基本是在行政村村委会所在主干道路,以及通往乡镇政府所在地沿线,大部分自然村并没有进行绿化亮化;第二,除了美丽乡村示范村绿化美化工程做得比较好,其他村进行绿化存在盲目模仿的现象,毫无特色;第三,由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欠缺,道路两旁种植的树木、花草,以及安装的路灯时常被破坏。

6.农村居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

不管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居民无疑是参与的主体,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对政府过分依赖,以及项目推动与需求之间的错位,致使农村居民游离在建设主体之外。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跑断基层干部的腿,堵不住群众埋怨的嘴”。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民对环境治理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这是村干部的事情,环境治理是他们谋政绩的手段,是形式主义。由于农村情况复杂,他们认为把农村搞得像城市一样干净是不现实的。当村里通知上面有检查的时候,他们才会被动配合做做样子,把庭前屋后打扫一下;还有一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不了解,这一人群主要是农村的老年人。

■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进行村庄规划,提升村庄空间布局

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村庄规划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前提,也是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第一,村庄规划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禁止在基本农田开辟新的村庄,尽量在原村落进行村庄规划;第二,加强宅基地管理,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禁止村民在非规划地点建造住房,拆去影响村庄规划的“空心房”以及废旧建筑,破除私搭乱建,全面复垦闲置宅基地;第三,村庄规划要尊重当地风俗,注重特色,保护传统村落,杜绝盲目模仿。

(二)完善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的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农村居民参与为辅、社会力量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第一,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资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中,首先需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特别是偏远地区,历史欠账太多,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第二,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盘活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内生动力;第三,大力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团体、企业和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去。

(三)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

第一,拉网式检查农村道路硬化问题,打通“断头路”,完善农村路网,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第二,尽快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加大垃圾桶、垃圾转运车辆的投放以及环卫人员的配备,保证每户居民都可方便快捷投放生活垃圾、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运输至处理中心;第三,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及时铺设污水排放收集管道;第四,坚持整村推进,科学合理全面进行厕所改造,做好改厕后期粪污处理,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如厕条件;第五,全面推进农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参与意识

农村是农村居民自己的农村,环境整治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村居民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报纸、互联网平台等,采用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其中;第二,由于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群占比较大,且老年人受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健康环保意识较差,因此要重点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引导。第三,宣传要深入人心,使农村居民深刻认识到环境治理是为自己建设美丽家园,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主动参与,更要做好维护。

(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实现环境治理可持续

农村环境治理的理想目标是政府与村民之间达成环境治理自治和善治状态,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被动推动。第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责任与义务,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第二,完善监督机制,尤其是基层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下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关键处,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民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督,不但要检查村民是否乱丢垃圾、乱排污水,还要注意是否破坏环保实施;第三,畅通举报投诉途径,方便人们监管检举。

■结论与反思

本文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乡村环境治理,规划先行。没有科学的乡村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倍功半,很难到达理想的效果;第二,环境治理需要调动农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建设主体的能动性,才可以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常态化;第三,资金投入是否充分到位是影响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支持,很多事情都想办却难以办成。

中国已步入新时代,今日之农村已不是昨日之农村。随着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村居民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解决农村居民的住房、交通出行、安全饮水等问题,更要逐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娱乐等设施,不断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环境需求。农村环境的改善与提升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坚持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在根本上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在治理中发展,在发展中治理。我们坚信,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猜你喜欢
太和县村容村貌人居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太和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设计
“勤廉双优公仆”倒在石榴裙下(下)——安徽省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受贿案纪实
“勤廉双优干部”倒在石榴裙下(上)——安徽省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受贿案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