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新区胡集小学 曹 林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所在,其中有关“教学做合一”的论点极其关键,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再结合“行是思之始”“重知必先重行”等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的,他强调了学生个体的经验和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些理念突出了生活与教学的关联,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理念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本身,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之外的生活,要关注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学习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前普遍已经具备了与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经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扎根于这些经验组织学生学习,从而推升学生的学习起点。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就如何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分析,学生结合表面积的定义,将圆柱的表面分成三个部分: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因为圆柱的底面为圆,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圆的面积的方法,所以最终问题就落到如何求出圆柱的侧面积上。有学生提出:圆柱的侧面可以展开成平面。还有学生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这个问题,他说:小时经常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卷成一个圆柱,所以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就形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附和了这些观点,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将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去验证他们的想法,学生很快验证了之前的发现,还有学生另辟蹊径,提出需要沿着圆柱体的高剪开才能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如果斜着展开还可以展开为平行四边形。我顺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展开形状入手进行研究,并发现虽然展开方式不同,但面积不变,这样学生就成功地解决了圆柱表面积的求法问题。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者鼓励学生从问题入手,回溯到生活中去寻找问题模型,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通过将做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升了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指出“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于做的重视,其实这样的理念暗含学生中心理念,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学生才能学得真实和深入,而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组织学习,教学才能水到渠成。
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 厘米,宽是8 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3 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学生审题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我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也给予了必要的指导。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结束绘图,我组织了集体交流,让学生带着自己画的图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在相互交流中,学生找到了三种不同的剪法:角落上、一条边上、中间,并将每一种情况下剩余图形的周长计算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突出了学生的“做”,让学生在做中学,而教师在学生做和学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突出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的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操作和思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两个基本途径,且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操作实践,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支撑下更好地认识问题,建构直观化的模型,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规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摆成间隔排列的不同样式,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一个间隔一个排列可以摆出多种造型,但是在比较这些不同的排列时,学生发现其本质的规律是相同的,即可以分成两类:两端的棋子颜色相同的和不同的。如果两端的棋子颜色相同,那么其个数比中间的棋子个数多1,如果两端的棋子颜色不同,就说明两者数量相同。在解释这个规律的时候,学生还用画图的方式将棋子分组,清晰直观地用图示凸显了规律。在教学一个封闭图形中的间隔排列的规律时,我仍然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和尝试,学生发现这一模型跟之前建立的两端棋子颜色不同是一致的,进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下的教、学、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对于我们的触动是毋庸置疑的,也在根本上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