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莉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亚健康越来越普遍,因此健身成为了多数人的选择,健康的身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相对而言,小学生因年龄尚小,对体育的认知比较模糊,对体育课程缺乏一个客观的了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将强身健体作为学校生活的必修课程,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更新观念;激发兴趣;积极参与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其由儿童过渡到青少年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体育课堂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体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文化课课程,主要的锻炼活动在室外或者体育场馆内,体育教师作为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引导者,应当根据新时期教学观念的变化,适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利用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
一、更新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实践性,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体育带给身心的快乐,教师应当贯彻教学要求中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营造一种快乐体育的氛围,在保持心情愉悦的同时,使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欲达此目的,教师应当在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学生自身客观身体状况,在教学之初进行基本的体育能力测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掌握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实事求是的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与教学。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分阶段进行体能测试,及时掌握第一手的身体素质信息,做到心里有数。
例如,在教授“迎面接力跑”的内容时,我组织了一场迎面接力赛,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有梯度的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科学分组。分好小组之后,我给学生讲解了接力赛规则与注意事项,而后进行赛前热身运动,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将小组内成员按预定位置排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眼神中的期待,每个人都在厉兵秣马,决意在赛场上一展身手。一声令下,学生如箭离弦,在接力赛中发挥出最大的爆发力,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喝彩,想必这一刻学生心中有满满的成就感。其他小组陆续抵达终点后也是如此,每个人在接力赛中展现了自我,实现了突破。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将体育课程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立足与客观实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之对体育课产生最大的兴致。教师可以通过师生良性互动的方式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让体育课变为一场运动交流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友谊第一游戏第二的原则下,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展现自我,激发上体育课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变异‘丢手帕”时,为使学生掌握行进间拍球和提高控球能力、反应能力、灵敏性,我组织了一场名为“丢手帕”的小游戏,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围坐成一个圈,集体训练在呈坐姿狀态下的拍球。游戏开始后,围坐一圈的学生将篮球放于身后,其中一人不持球在队形后面慢跑,适时拿去其中一人的篮球,并即刻转变为拍球快跑,被拿去篮球的学生起身追赶,追赶一圈未果后,二人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在别开生面的体育游戏中,学生对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将拍球动作与运球技巧教给学生。
三、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体育课上主要起引导作用,不应当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应树立使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实际的体能水平、运动技巧、协调能力等进行适度的训练,让学生在感受体育带来快乐的同时,不至于损伤身体。对于学生而言,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参加体育课程训练,根据自身实际的身体素质,最大程度的融入体育课的运动当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联动,活跃在绿茵场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在教授“测试——400米跑”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组织学生进行了400米跑测试,对学生耐久跑能力进行考察。在准备环节,我先向学生科普了耐久跑的基本要素,如步频、步幅、力量、最后阶段的爆发力等,让学生对耐久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后沿着篮球场跑三圈、做一遍广播体操作为测试前的热身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测试标准以1分55秒为及格水平,在测验中,部分学生达到及格标准,另一部分有待加强训练。通过测试学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获得感,我也对本学年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有了最新的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学校角度看,应当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避免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情况发生。从教师角度看,应当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在有秩序、有活力的基础上,将体育课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南望.趣味游戏与小学体育[J].辅导员,2013(03).
[2]龚高昌,符明秋.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心理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