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张素琴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斯莱文教授呼吁:“应该将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使数学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是健全合作机制的首要一步。小组组建需讲究方式、方法、策略,可以运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应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等进行组际间的平衡、微调,使组际间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由各合作学习小组自主选举组内“核心领导人物”,担任本合作学习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任务。当然,可以运用组内“核心领导人物”轮换策略,定期进行轮换,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能力训练,可以让小组合作中的关键岗位小组“代言人”实行轮换制。“代言人”要起协调、组织、督促等作用,让每一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同时,“代言人”还需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所在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比如,教学《厘米和米》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究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小组“代言人”负责对小组成员间的活动任务进行分配,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责任所在。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具体的操作、探究,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获得自己的思考途径与学习成果。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愉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代言人”这一核心角色无形中会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也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但是对于组内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而言,同样应受到尊重、受到信任,因此,小组“代言人”应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学生一旦有了积极主动的意识,小组合作效益便会日益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清晰。合作学习目标切实可行,更有利于学生展开合作性学习活动。
比如,在《认识三角形》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探究三边关系,教师展示出完整、详实的学习目标:(1)从下列小棒中任意选一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 厘米、3 厘米、8 厘米、10 厘米、11 厘米),摆一摆,看看哪几根能与4 厘米、6 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并填写记录表。(2)探讨一下:若不能围成三角形,说说理由;若能围成三角形,说说为什么。(3)想想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样具体、明确、清晰、详实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更丰盈,学生可以依此去讨论、去交流、去进行实践性验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了群体凝聚力,学生的合作欲望更强烈。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学生个体展示,个体展示又可以分为随机抽号展示、异组同质展示与个人自荐展示等。异组同质展示通常由教师随机指定每一组同质的成员,在本组展示区展示相同学习活动的结果。可以是团队展示,每个小组派几名代表或小组集体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比如,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比较复杂的数学操作探究活动等,可以是争先展示,谁先完成研究谁展示,后面展示的内容不得与前面展示的内容相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还可以是对比展示,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将发现的各种典型的数学学习成果,不管正确与否,都鼓励学生展示出来,这种对比展示方式适用于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的辨析与数学复习课上的错题研究等。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教师更要注重评价。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引领者、点拨者与指导者,就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以便了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可以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等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的方法,多给机会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总之,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与竞争意识,有利于释放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正盛行于当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策略,通过健全合作机制,明确合作目标,展示合作成果,评价合作效果等,让小组合作学习给数学课堂带来更精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