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解析

2020-12-16 13:51蒲程军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洮河会宁定西

蒲程军

(会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 白银 730799)

受限于自然水生态的不平衡,会宁、定西等甘肃省中部地区常年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困扰,形成了严重的水贫困问题。在此背景下,引洮工程这一大规模调水工程的建设投用,持续且有效地缓解了“陇中之渴”,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的相关问题展开解析讨论。

1 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的建立背景

1.1 引洮工程的建设背景

以会宁、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受到地貌形态、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长期处于干旱少雨、水源稀缺的状态当中,进而形成了严重的贫水问题。同时,由于水资源极度匮乏,该地区的生态循环能力也受到了严重制约,使得涵养水源的能力持续处在较低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贫水程度。在此背景下,为了缓解当地社会的资源压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甘肃省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提出了“引洮入陇中”的工程设想,即把位于甘青交界的洮河引至甘肃中部地区,但碍于建设条件的不足而未能成行。后至2006年11月,引洮工程一期建设正式开工,并于2014年底实现通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会宁、定西、静宁、甘谷等多地的用水少、用水难、用水差问题。据相关报告显示,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惠及人数已达225.3万余人,年调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在农地灌溉方面也表现出了可观效益,且用途涉及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多个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水利支持效果。现阶段,引洮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当中,甘肃中部地区正走在突破水资源困局、打好贫困攻坚战的更光明道路上[1]。

1.2 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的内生关系

第一,引洮工程与生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是扶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洮工程的支持下,甘肃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可得到有效治理,由常年缺水造成的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可得到明显缓解,进而促成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恢复,创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

第二,引洮工程与扶贫的关系。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与日常需求性。因此,如缺少充足、持续的水资源作为支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健康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进而从主体上形成了因水致贫的现象。同时,水资源与各类产业的运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以农业为主的甘肃中部地区来说,缺水问题会直接削弱其农业生产的灌溉可行性与土壤高质性,进而造成农业作物产量、质量的大幅降低,对社会经济、居民收入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引洮工程的建设投用,能显著优化会宁、定西等地的人民生活质量、产业发展能力,从而达到可观的扶贫效果。

2 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的实施原则

从整体来看,引洮工程建立在“大局着眼,细节着手”、“补短板,强监管”的总原则基础上,致力于建立起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综合利用的科学用水机制,以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建设“两手抓”。

首先,在引洮工程的建设投用背景下,既要保证会宁、定西等地水资源引进、供应的持续充足,又要在“有水用”的基础上做到“用好水”、“用对水”,以确保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绿色化、综合化利用,避免粗放用水、无度用水的浪费情况发生。

其次,为了贯彻落实“强监管”的原则,在区域社会中营造出健康的基层用水氛围,还需以县、乡镇、村等为单位,设置出用水奖励、节水补贴、专项资金等政策机制,鼓励居民群众、企业单位积极参与到正确利用水资源、研用节水新工艺、强化用水管理质量的行列中。这样一来,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洮河水引进后的利用效率,促进引洮工程“生态+扶贫”功能的切实发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优化居民群众、企业单位的文化观念、管理理念,实现由“资源扶贫”到“精神扶贫”、“文化扶贫”的拓展[2]。

最后,为了确保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的稳定、高效运行,相关配套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管理思路上,地方政府采取了明确、划分与落实相结合的网格管理模式,即对引洮工程的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经费作出明确,对引洮工程的管理区段、管理责任进行划分,对引洮工程的主体专业管理、配水乡村管理、入户用户管理进行落实,从而构建出逐层深入、全面覆盖的管理网络。再如,在管理侧重上,引洮工程坚持“双线谋划”的实践原则,既把水资源配置用途、供水量级的保证率作为重点,也把供配水管网系统、水体质量的安全性作为重点。在此种规划侧重模式的应用下,引洮工程能更好地补齐传统时期由吃苦咸水、人工挑水引发的用水安全与用水效率短板,并精细强化甘肃中部会宁、定西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3 引洮工程“生态+扶贫”用水机制的主要构成

3.1 引洮工程的生态用水机制

在生态系统恢复与优化的视角下,引洮工程用水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以引洮总干渠为基础,建立泄水系统,将洮河水下泄引入东峪沟、秦祁河、关川河、大咸河等河道当中,从而实现甘肃中部地区多条水系的水质、水量改善,从而惠及河道沿岸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优化恢复。

第二,在引洮总干渠、二干渠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取水口,从而将洮河水引入会宁、定西等城市区域当中,形成穿城、绕城等不同布局形态的流动性水体,并与市区内原有的水文景观相连通。这样一来,便可建立起优质的城市水文景观带,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强化。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城市水体因缺乏流动性而发生的水质恶化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挥出水文景观对城市温度、湿度、大气污染水平等小气候方面的改善作用,较高程度地发挥出引洮工程的城市生态用水价值。

第三,在将洮河水引入会宁、定西等城市水系统后,依托潜水泵、抽水机等用水设施,对水资源进行有规模、有计划的取用,并将其应用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实践当中,如绿化带灌溉、洒水降尘、道路清污等,以达到增强城市空间整体质量的用水效果。

第四,以甘肃中部地区的自然枯水季为用水时期,将引洮工程干渠、支渠的水资源导入到塘坝、基坑、涝池、水库等地。在此基础上,利用机械回灌设施完成地下水体的更新置换与枯竭补给,以实现会宁、定西等地区地下水存蓄资源的有效修复。

第五,将引洮干渠、支渠的洮河水应用到野生林草灌溉养护、人工营造林项目建设等领域中,从而为甘肃中部地区自然环境的绿化系统提供充足水资源支持,在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扩大当地自然绿化面积的基础上,发挥出林草资源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空气等作用,构建出广域性、多方面的生态环境优化体系。

3.2 引洮工程的扶贫用水机制

在扶贫建设的视角下,引洮工程用水机制主要可分为生产生活扶贫用水、农业支持扶贫用水两个方面。具体来讲:

第一,生产生活扶贫用水。以引洮工程干支渠为基础,在甘肃中部会宁、定西地区内构建出全面覆盖、细化延伸的生活用水管网体系,并设置出水质净化、水质检测、供水调度等配套设施,以此为会宁、定西等地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的生活物质条件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时期居民吃苦咸水导致的饮食体验差、健康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同时,建设专门的产业用、工业用供水体系,并结合洮河水的供应比重进行定价调整,为企业单位制定出优惠性的用水方案,以支持社会区域内基层企业、行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出企业在扶贫建设中的经济带动、就业保障等作用。

第二,农业支持扶贫用水。在引洮工程干渠、支渠的充足水资源支持下,为农民群体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化解传统时期灌溉用水缺乏的困局问题。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洮河水在农业灌溉总水体中的占比,从而达到稀释用水费用的目的。这样一来,农民群体可同时受到灌溉成本降低、灌溉条件改善的两重优惠,其农业生产收益、农业经营利润均能得到大幅提升,进而支持农村、农业、农民“三农”脱贫工作的高效开展。

3.3 引洮工程的用水保障机制

在引洮工程的一期投用、二期建设过程中,还应建立起水质检测、水体监测、管网养护、生态保持、运营管理、基层调查、污染治理等多领域、多方向的用水保障机制,以便更好地采集基层用水需求、配置资源供给结构、管制资源使用途径、优化供水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引洮工程在甘肃中部地区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作用[3]。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甘肃中部会宁、定西地区的生态建设、扶贫建设当中,引洮工程承担着重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建立起科学的用水机制与管理体系,以促进洮河水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为会宁、定西等甘肃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生态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洮河会宁定西
车过洮河
歼敌
星火燎原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百年潮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我在会宁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