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国内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选择与挑战

2020-12-15 06:55李洋李响钱君洁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改革建议双语教学制约因素

李洋 李响 钱君洁

摘   要: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高校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本文从论证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在纵观国内外高校双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探究影响和制约双语教学的因素,提出促进国内高校本科双语教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新工科   双语教学   制约因素   改革建议

1.引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自2017年2月以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建设中国模式、寻找中国经验,致力于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1]。在2017年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教育部明确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全球新经济发展态势[2](26-35)[3](20-27)。新工科专业是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級改造,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水平高、语言功底强、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理工类学科的发展需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大部分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大部分书籍以英语为原语出版,因此培养具备高水平英语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为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培养出顶尖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大力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全面振兴本科教育[4]。

2.高校开展本科双语教学必要性

我国是非双语国家,缺少使用英语的天然环境,口语实践匮乏。且现行大学英语教育长期崇尚等级考试,往往忽视口语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沟通能力不足[5]。

双语教学实用性强,符合国内外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培养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差异,进行流畅沟通的综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在国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6](148-149)。另外,当今处于学术最前沿的大多数期刊和专业书籍出版语言为英语,给国内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困扰。因为从事科学研究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其中必然包括国际期刊。如果研究者本身英语阅读能力不足,仅靠译本获取最新信息,很难跟上国际学术前进速度,毕竟英文文献卷帙浩繁,译版文章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与时俱进。即便译本出版速度快,但由于专业性强,缺乏相关学科基础的译者很难翻译出原作者核心观点,易产生误差。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具备自主研读国外先进期刊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国愈发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在高校的推进和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双一流建设,拓宽高等教育的国际视野,密切与国际大学的学术合作等更高的要求[7](76-80)。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对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关院校大量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8](16-17)。

现阶段各高校双语教学总体发展情况良好,各学科各专业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本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认可并支持双语教学不断发展。但由于双语教学总体系统不完善,教材、师资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3.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3.1教材选择不当

前人研究发现双语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误区,即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传授内容的本土化和中西方教材编写方式的差异[9](37-45)。双语课程教材一般分为三种:英汉双语教材、自编外语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在这三种类型的教材中,外语原版教材的使用率最高。外语原版教材的较高使用率证明了教师在选择双语教学教材时,仅借鉴国外对应课程使用的教材,未考虑学生对外语教材内容的接受程度,同时忽视双语教学课程需要教授专业知识和语言的特殊性。

为解决语言问题,部分学校的双语课程选择使用英汉双语教材。但该类教材的汉语部分仍完全按照英文原版的内容进行翻译及编写,并未完全解决内容和编写本土化问题。除此之外,选择外语原版教材和英汉双语教材存在教材引进难度大、翻译再版时间周期长、价格偏高的问题。价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相关双语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实际上,外语原版教材和英汉双语教材并不是双语教学的唯一选择。自编外语教材能将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表达融为一体,且由于是本土老师编写,在语言的选择和专业知识的编写上更适合国内学生。由于缺乏权威的组织及编写工作,我国的权威自编教材种类和数目都不足。目前我国双语教学自编教材多数为仅能在小范围内使用的任课老师编写的高校自用教材。

3.2师资力量薄弱

相对其他课程,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文原著阅读和口语水平,才能高质量地掌握规划课堂内容并用英文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师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基础。由于缺乏统一的权威实用的教材,往往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的同时,大量寻找课外相关资源充实课堂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主要分为国内培养的语言教师和留学归国的双语人才。前者虽然专业能力强,但大多数英文水平不够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后者数量有限又不太熟悉国内的教育教学规律,难以满足双语教学需求[10]。双语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堂把控能力。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课件的使用,往往使教师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解释专业术语和原理上,导致忽视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感低,上课积极性不高[11](30-31,47)。

3.3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一些大学对双语教学发展认知存在误区,但为响应教育部号召,盲目增加双语教学课时数,然而并不是每一门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什么学科适合开展,什么时候开展,如何开展都是各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受现行教育体制影响,我国一般将专业课程与语言课程分离开来。较汉语为授课语言的课程,双语教学对组织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模式,怎样抓住授课和与学生互动的时机,什么时候使用中文,什么时候使用英文,才能在保证讲清知识要点的同时,提高学生英文沟通水平。具体措施模糊不清,是现阶段双语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

我国双语教学模式单一,往往以老师为中心,直接讲解知识点。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少,学生课堂参与感低,缺少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课堂收获少。

3.4双语教学定位不清

尽管双语教学的发展既有教育部大力推动支持,又有高校积极响应推广,实际成果仍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定位不清晰。双语教学应致力于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然而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

不少高校双语科目选择不当。选取的主讲科目专业性高、术语多、内容复杂,教师用英语讲解难度大,加之学时有限,既不能及时适应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学诉求,又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12](141)。

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将清楚地阐明专业内容和英语授课融会贯通。这类教师易在授课中保证学生理解专业内容,英语只是锦上添花,如仅作为日常问候的沟通手段。或只在乎英语在课堂中所占分量,大量使用英文充实课堂内容,忽略学生的接收能力,上成纯粹的英文理解课。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浅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双语课堂对其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作用。学生往往对双语科目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双语教学不能展现应有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5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中难免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外英语期刊之类的补充材料,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没有受过阅读长篇英文专业书籍的训练。一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对双语教学产生消极抵制情绪,不利于推广双语课程。

3.6区域发展不均衡

双语教学课程逐步在各大高校推广,但从过去20年发展轨迹来看,双语教学区域发展各地差异较大,具体体现在“东热(东部沿海地区)西冷(中西部地区)”“城市热乡村冷”“名校热普通学校冷”[13]。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相关专业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自然需要获取大量国内国外的优秀资源。有些高校由于地域和资金条件的限制,自主编写教材的能力不足,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等参考书的渠道和权威的质量检查制度不完善,不能脱离纸质资料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可用的教学资料。

3.7未来挑战艰巨

我国双语教学起步晚,尽管在教育部和各高校的协同努力下,近年来双语教学发展迅速,但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双语教学开设的科目种类少,涉及领域不够广泛,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少,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相对于双语教学比较发达的国家,我国缺少专业的监管体系、筛查体系和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双语教育更是远未上升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高度。

4.改革建议

4.1增加教材选择途径

双语教学教材选择应同时满足三方面要求:知识新颖、难度适中、价格合理。高校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在选择教材前,应吃透教材,综合多种种类的教材优势,重新调整、组合教学内容,发挥、兼容中西方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优先选择自编外语教材,利用系统清晰、简明的优势,节省学时,同时参考外语原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特别是补充难度适中、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实际的例题、习题、案例等,培养、维护学生的求知欲[9](37-45)。

教师可以自己编写或者推荐相关文本或视频作为辅助课堂的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在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时,任课教师应明确外语原版教材不能直接拿来就用。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学科现状、学生水平、教学目标、教材费用等仔细筛选教材,并在课堂中合理规划课程,综合利用多种类型的教材。

4.2培养师资力量

我国高校需增加国际化的优秀师资力量,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能够承担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教材、英文写作及口语训练等额外工作。双语教学教师要求高,需同时具备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水平高两项素质,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培养理想师资。一是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鼓励专业老师出国进修,或招聘外籍专业教师授课。二是鼓励英语教师跨专业攻读相关专业课程。

4.3丰富教学模式

将线上线下课堂结合起來,录制线上课程难点讲解视频和课后习题纠错分析视频[14](81)。在线下教学中,结合翻转课堂理念,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促进双语教学质量提高。

每节课后明确下一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如浏览课本内容、标出核心词汇等。课中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PPT与课本内容,课外补充材料有机结合,对重难点进行必要的中文讲解。然后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团队合作、场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用英文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课后根据重难点适当布置作业,帮助学生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4.4明确课程目的

开设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应端正思想,认真筛选适合双语教学的科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既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只将英语作为互动语言而不使用专业术语,或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

4.5因材施教

选择科目、设置课程应科学合理,当优先选取专业性难度适中且与国际接轨的科目。并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先根据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对学生进行筛选,后根据水平的不同分组班级,老师因材施教,控制课程进度与具体的施教方式。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时,对重难点反复多次讲解。反对填鸭模式并不表示学生一定要完全独立解决问题,要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6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不比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富裕、交通发达,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但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多方面的教学补充,通过知网、MOOC等平台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通过QQ和微信等发布任务,进行团队交流、师生互动。通过网上平台,各地区高校可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互帮互助,强化教学效果。

4.7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国家应完善管理和法律保障体系,设置专门的双语教学监管部门,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保障双语教育有序发展,督促各项措施的颁布与落实,如美国颁布了联邦《双语教育法》,加拿大颁布了《官方语言法》。各院校应建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与本校匹配的科目开展双语教学,制订统一课程计划。而后教师结合具体专业情况开展教学工作,由上至下将双语教学落实到位。

完善教学资源筛查体系。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仔细辨别,大量引进专业对口、权威实用、难度适中、与时俱进的优秀原版教学资源[15]。

完善评价体系。制定成熟的教学模式,健全课程评价和测试体系,采取学生课堂评价模式对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针对性、有效性等做出评价,后学校双语教学管理部门收集、分析并制订出下一学年的改进计划。

另外,发达国家的双语教学已经由初级发展到高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双语教育理论体系,我国应学习这些国家把双语教育上升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不遗余力地推进双语教育的发展[16]。

5.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的双语课程建设是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双语教学现状,针对教材选择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科目选择不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情况,提出完善教材、培养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目的、因材施教、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Z](教高2018〕17号,2018.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

[3]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

[4]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2007.

[6]杨冬宁.货币银行学课程双语教学系统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

[7]贺小星,孙喜文.双一流背景下“精密工程测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测绘工程,2020,29(1).

[8]杜春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

[9]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

[10]张富青,等.新时期下双语教学面临的瓶颈及解决对策[J].学科探索,2017(2).

[11]陈果.管理学双语课教学现状与改进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01).

[12]李占辉.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才智,2019(15).

[13]朱治国.新时代双语教学的选择与挑战[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9(11).

[14]傅爽,韩广兵.医药高等数学双语教学探索[J].科技风,2020(2).

[15]文婷.论高校本科教育中汉英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9).

[16]周梅.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2017(8).

本文为北京市级大创课题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语教学实践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以中國矿业大学(北京)为例》部分研究成果。大创项目编号:C201908744。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议双语教学制约因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