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玲
摘 要: “比”字句是比较句中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讨论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在HSK动态作文语料的错句检索中可知,“被”字句、“把”字句、“有”字句、“是……的”句等均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难点。语料库收录了142条有误的“比”字句,在错句中占比较大。本文对“比”字句进行分析归类,寻找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解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比”字句 作文语料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不仅因为句型日常使用频率高,而且“比”字句内部包含各种规则,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果不遵守就极易造成病句和错句。以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比”字句时,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语法规则,很难打破思维定式。对外汉语教师在“比”字句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定为教授留学生熟练准确地运用“比”字句对比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了六种“比”字句结构类型,偏误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错句检索”,选定错句类型“比”字句,共检索出142例错句,随机选取错句进行归类,并选择较为典型的错句进行分析,研究“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最后通过对偏误情况的分析,提出教学建议。
一、“比”字句概述
(一)概念
汉语的比较句是由A(主体)+比较点+比较词+B(客体)+W(比较值)构成,用比较的方式凸显事物的特征,主要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以及性质、程度的差异等。“比”字句是比较句中一种典型的表征形式。最早开始研究比较句的是马建忠,他在《马氏文通》中首次在语法范畴内讨论“比”字句,朱德熙在《关于“比”字句》中指出“比”字句的特征是含有标志性的“比”。殷志平在《“比”字句浅论》中第一次为“比”字句下了明确的定义:“‘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1]他还提出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是构成“比”字句的主要部分。比较项是较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主要提出了省略说、删除说及比较后项的简化说。比较点大部分位于“A比B……”中“比B……”后,但有时比较点也受语言认知规律等的制约,比较值是比较点的程度量值。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提道:“‘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刘月华从不同角度将“比”字句分成两类:“一类比较事物的形状和差别,另一类是比较程度,性质的差别。”[2]学者们从语义、语用、句法等不同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
(二)结构形式
“比”字句是用“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在比较句研究中,“比”字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句型,被学者广泛关注探讨。“比”字句常见的结构形式是“A比BW”,用介词“比”引出客体B与主体A进行比较,用谓词性短语表示比较结果。
1.A+比+B+形容词性谓语
a.A+比+B+形容词
(1)小明比小红胖。
(2)这座桥比那座桥长。
b.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模糊数量
(3)这件衣服比那件厚一点儿。
2.A+动词+得+比+B+补语
(4)小王听得比小陈认真。
(5)他打扮得比我漂亮。
3.A+比+B+還/更/再+形容词/动词短语
(6)今天比昨天更难受。
(7)他比我还不想出门。
4.A+比+B+动词短语+(宾语)
(8)女生比男生怕虫子。
(9)妹妹比我爱吃冰淇凌。
5.A+比+B+助动词+动词+(宾语)
(10)工作比读书更能锻炼人。
(11)小刚比你能吃。
二、偏误类型
(一)误用和误带
误用和误带常出现在“比”字句的比较点、比较项和否定词前后,是留学生在学习“比”字句时最容易发生偏误的地方。他们通常会将“比”字句与其他类型的比较句混用,将“字”用在其他固定搭配中。
1.所以她已经明白对动物怎么对待最好,比如在路上碰到有毒的蛇的时候,要怎么处理。虽然乡村的生活没有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
2.虽然我喜欢学汉语,但是没有提高口语水平,加上我比别的同学差很大。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三倍。
4.虽然价钱贵了一点,但我们都认为健康不如任何的东西重要。
例1中将比较句的否定式与“比字句”混用在一起,可改为:虽然城市的生活比乡村的生活方便。例3将“比”字用在其他固定搭配中,可将“比”字改为“是”,例4中该用“比”字而用了其他词。
(二)遗漏
在比较分析语料库的句式后可以发现,在比较句写作学习中,在比较点、比较项和比较结果上均有可能发生遗漏。
5.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这时,你以前更容易克服。
6.在冲绳县待的那五天,在我的脑海中都是美好的记忆,到现在没有那次好的假期,可能以后也没有。
7.严重的病不仅给病人很大的痛苦而且给周围的人痛苦,心里面的痛苦说不定病本身还痛。
8.抽烟人比不抽烟人吐痰。
9.与特级厨师毫不逊色。
例5遗漏了“比”字,并且“后来”只指过去的事,此处应用“以后”来表示将来的事。调整语序后可改为:如果以后再遇到困难,你会比以前更容易克服。例8缺少比较结果和比较项A的中心语,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比”字句,可改为:抽烟的人吐痰比不抽烟的人吐痰更困难。例9缺少比较点和比较项A,可改为:刘伟与特级厨师相比毫不逊色。
(三)错序
“比”字句的语序之一是:比较项A+比+比较项B+比较结果。在“比”字句句式中用介词结构将宾语提前,放在形容词性谓语前,也可以加“与……相比”,将宾语提至主语之前。错序偏误是指语句中某些语言成分位置错乱而造成的偏误。错序是语法规则掌握不牢的典型表现,主要出现在比较项和结论项中[3]。
11.可是对我钱或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跟您不能来比。
12.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消费者比价格重视质量、安全性。
13.虽然我喜欢流行歌曲的程度不算是痴迷,可是比古老的歌曲我觉得流行歌曲好很多。
14.其次,从音乐治疗病方面看来,那么我为什么比古典音乐更喜欢流行歌曲呢?
例11中将比较项AB都放在“比”字之前,造成成分位置混乱,可以用“与……相比”句式将宾语提至主语前,改为:可是对我而言,钱或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无法与你相比。例12中比较项A和比较词颠倒,且消费者和价格并不是同一类事物,所以放在“比”字前后容易造成误解,可以使用“比……更……”句式,改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比质量和安全性更重要。
(四)否定式偏误
常见的“比”字句的否定式主要有“不比”句和“没有”句两种,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如”句也可以作为它的否定式[4](104-105)。留学生常会忽略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发生否定词的错序、误用和句式杂糅。
15.因为怎么样也是我们的家,还不比在外受别人的气吗?
16.但是现在的父母亲比以前没有那么严格的。
17.上海不能比北京。
例15虽然语序符合“X不比YW”,但从语义角度,不比句有两层含义:一是比不上,二是无大差别,所以极易引起歧误。并且省略了比较值W相当于“X与Y无法相比”,也就是“我们的家与在外面不能相比”,所以即使省略了W,也能通过上下文语境得知比较的是“家里比外面好”。“不比”句强调对“X比YW”的话语进行否定,无法直接显示X与Y之间的具体差别。“没有”句和“不如”句强调突出X和Y之间的差别,相比之下“没有”句主要是一种客观的叙述,“不如”句带有说话者更多的感情色彩[4](104-105)。句子可改为:再怎么样这里也是我们的家,还不如在外面受别人的气吗?例16否定词和比较项位置颠倒,改为:但是现在的家长不比以前那么严格。
(五)疑问代词误用
当句子中有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怎么”,或句子中有“无论”“不管”等词时,谓语或第二分句要用“都”或“也”与之呼应[5]。这条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就是病句。留学生在“比”字句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范围副词“都”的使用规则。
18.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乒乓球选手松下,他虽然在他的乒乓球队中是最好的选手,但他每天比谁早点来练习,自己去打扫,尽量积极去做各种各样的杂事。
19.比什么时候,真想看爸爸和妈妈。
20.总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谁最长。
例18、19、20都是没有掌握范围副词“都”得使用规则导致的。可改为:例18:……但他每天练习来得比谁都早……例19:他比什么时候都更想看看爸爸和妈妈。例20:总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谁都长。
(六)程度副词误用
李大忠认为:学生之所以会在“比”字句的谓语形容词前加“很”“十分”等程度副词,从汉语内部着眼是由于类推造成的过度泛化。学生早就知道在性质形容词前边加“很”等词是很自由的,在谓语形容词前加上“很”等词更是自由的,在没有对照句存在的时候,谓语形容词前边加上“很”等词甚至是带有强制性的。学生带着这种观念或习惯,很自然地将“很”等词放在这些形容词谓语前,因此产生了偏误[6]。
21.二十年前,比现在还有很多田地。
22.今年是我在北京的最后一年,所以我比以前更想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23.北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化比较大。
例21、22、23都是在“比”字句中误用了“很”“更”“比较”等词。应该改为:21.二十年前的土地比现在多。22……,所以我比以前更想多学一些东西。23.北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化大。
三、偏误成因分析
(一)语际偏误
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母语干扰目的语的现象,留学生对母语是最早接触和掌握的,所以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文化差异而造成负迁移。首先,对于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而言,比较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形容词(副词)比较级+than+对比成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将已学得的英语语法套用在汉语句子中,造成语序混乱。例如:Our room is bigger than theirs.不少留學生会用英语语序进行造句,如:我们的房子很大比他们。其次,英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都有比较级和最高级,汉语的副词没有比较级,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混淆两者区别,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more than”表示“比……多”,所以留学生常在“比”字前加“更,很”等程度副词而形成偏误。
(二)语内偏误
学习者对所学目标语知识不足,会形成干扰,以及目的语内部本身的复杂因素互相作用造成困扰。“比”字句句式种类丰富,且每一种句式都有特殊的语序和语法规则。在比较句习得的过程中,有些特点可以类推,如能够表示程度变化的词语才能进入比较句,更多的是不能类推的特点,如程度副词的选择、结论项中心语的选择、补语的选择,等等[7],句法的多样性为“比字句”习得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诱导性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或教材对目标语的语言现象讲解不够充分或讲解有误,以及训练不得当都会造成偏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不区分学习等级,而将“比”字句的所有句式一次性教授,对于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语言规则和文化差异是形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材编写的顺序更应由易到难,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一门语言,听、说、写是同等重要的,要避免只关注学生的口语表现,忽视写作能力。
四、教学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等级不同的学生制订计划,尤其是刚接触汉语的初级学习者更容易受到母语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顽固的,很难一时之间彻底改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汉语的语用规则,不断重复练习目的语并辅以文化教育,以便学生更好地扭转思维定式,深刻理解目的语语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能只关注某一个语法点的学习,汉语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相互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相同之处,对于有细微差别的地方更要仔细辨别,防止混淆。
教师可以采用支架教学法,通过搭建脚手架(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平时多使用中文交流,逐渐养成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爽.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综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曹俊英.汉语“比”字句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娄桂岩.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比较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4]刘红娟.留学生学习“比”字句否定式的偏误分析[J].科技视界,2015(08).
[5]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
[6]娄桂岩.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比较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7]刘颖.一语和二语中比较句习得的对比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