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兔” 的文化语义

2020-12-15 06:55马娜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祥瑞白兔玉兔

马娜

摘   要: 文化语义是在词语的概念意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民族心理、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价值取向、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兔”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语义,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兔儿爷等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广为传颂的咏兔诗词文章,家喻户晓的俗语,是“兔”一词文化语义得以形成的文化原因。“兔”的生理特性是“兔”一词文化语义得以形成的自然原因。

关键词: 汉语   兔   文化语义

“国俗语义学”由王德春教授首先提出,他认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积淀、世世代代人们的创造和积累,由此形成了丰富绚烂的文化语义,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深刻烙印”[1](4)。在王德春教授的《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一文中提到在研究国俗语义词语时要注意,历史文化背景、国俗词语的特定含义和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对国俗词语意义形成的重要影响。

概念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以人获得的概念为出发点,赋予事物一个名称,例如:汽车、水泥、蜡炬、花朵、思维、国家。它的功能是用这个符号命名某个事物,以便区别其他事物,好比给一个人起名字,用来区别他人一样。文化语义较概念意义更复杂丰富,是概念义之上的“附加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有选择的,选择具有文化倾向性。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影响文化语义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文化语义是概念意义的联想意义。

从古到今,“兔”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从未停歇,“兔”除了显而易见的生理特征衍生的语义外,在传统文化里,“兔”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硕的,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象征,远超生理属性。陈仁河对兔文化的研究颇具特色与内涵,如他在2006年发表的《客家兔文化》一文中,讲了“无兔不成席,一兔顶三鸡”的生活情趣,给新生婴儿戴兔帽求吉祥的风俗习惯,把“兔”当作“天下第一汤(补)”的特色内涵;《中国兔文化的女性色彩》一文中论证了中国兔与女性的联系;2007年发表的《佛教中的兔文化》一文,让我们了解了佛教中的兔文化,从另一个视角加深了对中华兔文化的认识。

在各种文献资料里,关于兔的语义研究,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鲜见少闻的,如2011年郭学利在《试论中国兔的文化意义》中讲“兔”作为道德仁义的象征和孝道义。2014年建子龙等三人的《中国古代兔文化》中,从历代兔形玉器、绘画、文字等方面阐释了兔文化的现实影响。在庞本的《关于兔的文学记载和兔的诗文化》一文中,提到了汉代我国保护兔子的法律萌芽的开端——筑兔园。本文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汉语“兔”的文化语义,旨在详释形成这些文化语义的原因。本文将从自然原因和文化原因两方面阐释兔的月亮义、生育义、祥瑞义、平安长寿义。

一、月亮义及其成因

月亮和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本身形象相去甚远,但古人却用智慧与想象,为其搭建了一座桥梁。在古人的传统观念里,兔子与月亮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到兔子,自然联想到月亮,兔子因此被叫作“月兔”。“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生活在月亮上的嫦娥,身边有着一只有灵性的兔子,蹦蹦跳跳常伴左右。我国著名的浪漫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可以看出古人自然而然地把月亮和兔子联系到一起,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历来以兔代月的诗词戏文,关于兔的月亮义一直大放异彩。

“兔”月亮义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三:一是人们常常把兔子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最早的缘由来自月亮上的阴影。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面上的阴影部分叫做“月海”,那是月球上的平原部分,但是古人不知道,只能靠漫无边际的自由想象,有些人把月亮上的阴影想象成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得不惊诧于古人的智慧。天文学家张衡说:“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这里提到的“蛤兔”,指的是“蟾蜍和兔子”,实际上是用来解释造成月亮阴影的原因。二是因为兔子在交配后,从受孕到分娩的时间为29天,月相变化的更替周期为29.53天,兔子的孕育期正好与月相变化的周期相同。三是《古今注》中说“兔口有缺”,这种兔缺现象和月亮的圆缺情况有些相似。综上所述,兔和月亮在很多方面都有关联,并不是古人的任意想象,而是有内在隐藏逻辑的,所以兔子总是被古人看成月亮的象征,这种思想一直延绵到了今天。

“兔”月亮义形成的文化原因,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沉淀于中国历代诗词文化。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相传,嫦娥偷吃了后羿自西王母处取得的仙药,一人飞进了月宫,变成了玉兔,成为月亮之神。还有一说,说兔子在嫦娥的怀里抱着,这是嫦娥吴刚版神话传说。无论哪一版本,共通之处都在于月亮与兔子的关系,很多与兔有关的词都成了月亮的别称和代名词,例如兔轮、兔阙、兔魄、兔影、兔魂等。从文献上看,兔子存在于月亮上的傳说,在西汉末年已经流行开来了,认为只有兔子与月亮的形象能显示出和谐与统一的阴柔之美。从古至今,许多有关兔子的成语都与月亮有关,例如“兔起乌沉”“兔缺乌沉”“兔走乌飞”等,以上成语里的“兔”都指月中玉兔。关于兔的月亮义在古代诗文中也有所体现,如南宋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中“著意登楼瞻玉兔”、唐代韩琮《春愁》中的“金乌长飞玉兔走”、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顾兔才满,庭英纷而就落”、唐代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唐代韩偓《元夜即席》“桂兔韬光云叶重”、《古诗十九首》中“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上述诗词中的“玉兔”和“兔”都借指月亮,由此可见兔的月亮义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遍地开花。

二、生育义及其成因

兔子在前人眼里还是生育之神,象征着多子多产,表明了古代人的美好心愿。兔子是一种可爱温驯的动物,在中国古代,兔子没有雌雄之分,在人们眼里是阴性的,常常用来喻指女性,与女性的生殖力有关。在古人心中,兔与生育有着紧密联系,兔子的繁殖方式奇特,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兔“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这种夸张的说法暗含了兔有着超强的繁殖力。在中国古代有用兔子作药催生的旧习俗,《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催生丹”就是用兔研制的。

兔的生育义与生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兔子属于双子宫哺乳动物,一年能够生产多胎,这样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其生育能力在哺乳动物中十分突出。兔子有着强盛的繁殖能力,甚至有单性生殖的能力,能随时随地交配。它们每年能生产4到6次,一胎6只—10只,一年可生产100多只兔子。兔子的繁殖能力惊人,是因为生理特性比较奇特:在产下幼崽后,体内的晶胚会增加,更便于繁殖生产。

“兔”生育义形成的文化原因最初来自古代神话传说、远古生产状况,最后分散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的许多风俗文化中颇受重视。在中国古代,兔子曾代表着一种哲学符号,象征着生命繁衍,永无止境。在神话传说“白兔捣药”中,蕴含着生育之意,希望子嗣延续,子嗣的延续靠生育实现,如此这般,延绵不断。“望月而孕,口中吐子”,意思是雌兔只需对月亮飞一飞眼就会有孕产子。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人担负全部的劳动,在生产生活中作用重大。兔子因为旺盛的繁殖力,被看成生育之神的象征。东汉班固《尔雅·释》载:“兔子曰娩。”新石器时代陶器和玉雕的动物往往是用来祭祀的,古人崇拜兔,就用兔形玉器表达对生殖力的崇拜,祈求多子多孙,这在中国的玉器中是非常常见的。古代女子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未婚的女子诚心祈求月神赐予好的夫婿,已婚的女性祈祷玉兔赐予多子之福。

三、祥瑞义及其成因

在古代,兔子被当作皓月吉祥之兆,受到称赞和推崇,兔子可爱乖巧、敏捷度高、繁殖力强,深受人们喜爱,人们甚至以兔喻德。兔子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在古人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成为祥瑞的象征。兔子在古人的眼里,是美好吉祥的,让人心生温柔,暖意延绵。兔子素称瑞兔,有人说它是“明月之精”,有人称它为“玉衡之魂”,加上这些引申含义,更是叫人深深着迷和无限憧憬。佛经《从容录》卷四的禅宗公案中记载着“密师白兔”的故事,“白衣拜相”这个故事表达的夙愿与“鲤鱼跳龙门”相似。后来白兔、玄兔成了国泰民安、祥瑞吉兆的象征。

兔子在中国人眼里是祥瑞文化的使者,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瑞兽,形成此义的文化原因沉淀在历代古籍诗词作品中、彰显在民俗文化风俗习惯中。古人常常盼望着赤兔能够降临世上,带来祥瑞福气。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白兔作为吉利祥瑞的征兆活跃在历代诗词文化中,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唐代诗人蒋防的《白兔赋》有“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之语;等,不胜枚举。很多花鸟画与兔子有关,不管是白兔、黄兔、灰兔还是鸟兔,大都具有祥瑞欢喜之意。《艺文类聚》说:“议者以为黑兔见,水德之祥。”彰显了黑兔也代表祥瑞之义。在元代南戏《白兔记》中,因为白兔,家人团聚,是白兔吉祥义的反映。

兔文化在中國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在民间,与兔相关的传说和风俗习惯多种多样。在中国社会里,关于婚姻配偶有生肖属相之间相生相克的说法,如在婚俗民谣中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谚语,利用兔和蛇身上具有的美好希冀,属蛇和属兔的人结合婚配,希望生活得偿所愿大富大贵。虽然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其他义

平安长寿义。兔子多产,且幼崽的存活率很高,葛洪在《抱朴子》中称“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纯白玉兔是寿星的化身,而且玉兔本来就是研制延年益寿之药的神仙。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很多神话故事都把兔子视为长寿吉祥之物。

辟邪义。“兔”辟邪义形成的文化原因来自于神话传说。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貔貅是一种神秘凶猛的瑞兽,有辟邪的功效,貔貅的组成里就有兔子眼睛。关于用兔子辟邪在中国民间有一些独特的民俗,如在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汉族有在门楣上“挂兔头”的风俗。

敏捷义。速度敏捷、奔窜活跃是兔子身上一个重要的特性。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都很有特点。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中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由此出现了很多以此为意的词语,如“奔逸”“逃逸”等。还有很多形容动作敏捷的兔成语,如“兔起凫举”“兔起鹘落”,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兔的文化语义,还有“狡猾义”,如《战国策·齐策四》中:“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胆小义”,如人们用“狼心兔子胆”形容想干坏事却没有勇气和胆量的人;“聪明义”,“兔子不吃窝边草”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深层次表现了兔子的深谋远虑,保护好住处,不让自己处于危险中,这种引申义显示了意蕴深刻、聪明机智的中国兔形象及兔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的国度,文化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一个“兔”字,在中国历史文化熏陶下,有正面的文化语义:月亮义、生育义、聪明义、平安长寿义、祥瑞义,辟邪义、敏捷义;也有负面的文化语义:胆小义、狡猾义等。每一种文化语义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和价值取向,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

[2]王冬梅.兔文化的魅力[J].兔业文化,2019(6):48.

[3]陈仁河.中国兔文化的女性色彩[J].中国牧业通讯,2006(13):78-79.

[4]万青松.中俄“兔”文化趣谈[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11):51-54.

[5]建子龙,任战军,高玉琪.中国古代兔文化[J].中国养兔,2014(3):38-39.

[6]庞本.关于兔的文学记载和兔的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221-223.

[7]陈仁河.客家兔文化[J].中国牧业通讯,2006(7):72.

[8]陈仁河.佛教中的兔文化[J].中国牧业通讯,2007(3):91.

[9]吴夏娜.略论中西“兔”文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42-44.

[10]郭学利.试论中国兔的文化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文教资料,2011(5):86-87.

[11]石华贞.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异同对比——以“兔”文化词汇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56.

猜你喜欢
祥瑞白兔玉兔
金猪庆祥瑞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玉兔卖萌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