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2020-12-14 08:46:49李蓓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历史历史

李蓓

摘 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以史为鉴、了解深刻道理的学习科目。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育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学习。也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帮助高中学生们了解并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高中历史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26

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与历史发展最为接近的学习科目,是引导高中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提高高中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科目。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给予重视,让高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并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厚重感,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一、高中历史阶段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学科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在历史教材中记载着较多的历史文化,教师在该阶段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具体如下:(1)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增进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借助高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2)传统文化的渗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对学生历史学科的成绩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3)传统文化的合理化渗透,可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此外,在该过程中还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性分析

1.深度挖掘历史教育内容,强化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传统文化。历史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而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也可以结合古人社会发展的文化艺术、人文思想、政治制度等内容,让学生能够透过历史文化对历史发展进行了解。让高中学生们通过学习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深化了高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且,通过对合理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运用,还能有效培养高中学生们的历史素养,为高中历史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而对于高中历史教材来说,其中也着重体现了历史史实,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这也让历史与时代能够有效结合,让历史教学具有了开发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特点。所以,高中历史教师更好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选择。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对《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进行课堂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选择。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东周历史时期到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等知识内容。因此,历史教师在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时,可以选择相关的史料内容,如:在介绍百家争鸣时,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们对百家的思想进行了解,而儒家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思想内容,其中的“五常”也具有现代教育意义。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渗透,也让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得到体现。此外,也可以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如:秦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通过对秦朝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水利灌溉工具进行介绍、让传统文化通过历史课堂进行传承的同时,让高中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强化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帮助高中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并结合信息技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引导高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传统文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传承。而且,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觀形象。通过许多历史事件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效率,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对《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进行课堂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便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视频或图片等资料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而这一时期作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教材中通过经济发展、思想的变化、小说和戏曲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对明至清中叶的深化发展进行了教学。而在进行课堂教学课件设计时,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体现,也要引导学生们通过课件了解教学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如:结合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让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得到渗透与传承。并加深高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3.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传统文化学习体验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们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让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引导学生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如: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课堂学习的平台,让高中学生们通过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并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例如:在对《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开展课堂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便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和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以“宋词元曲的文化特点”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内容,并对宋词、元曲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对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4.运用传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高中历史教师也要运用适宜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对高中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也能主动对课堂中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效率,也能有效帮助学生们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高中学生传统文化兴趣进行培养,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继承更多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对《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开展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便可以结合这一时期的文化瑰宝“唐诗”进行课堂教学渗透。并通过唐诗激发高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向学生们分享一些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充满探究欲望。并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不仅要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保障,也要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对传统文化开展教育,通过传统文化影响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和思想观念,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梁瑞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学周刊》2010年第11期。

[2] 洪飞《历史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 刘淑英《浅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年第40期。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高中历史历史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2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