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教学相融合,能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爱国及文化自信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以中职思政课堂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旨在全面提高中职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思政课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27
中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性教学任务,而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工作职责为向社会输入高素质的劳动者及复合型技能人才。再者中职院校学生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素质、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其行为习惯、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及思想境界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当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代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中职思政课程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其教学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联系密切。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中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1.符合时代建设的要求
中职教育承担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及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职责。中职学生是新形势下时代改革的建设者,势必需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力度,侧重于培养其工匠精神、爱国主义、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促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及技术技能人才,方可为服务于社会提供夯实基础。因此,中职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不仅能陶冶道德情操,更能规范言行举止,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进一步提升及完善自我,真正意义上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2.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广泛传播,促使西方文化持续冲击年轻一代的思想,一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丧失主导地位则失去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主动权及话语权。中职学生普遍为15至18岁的青少年人群,其好奇心强烈且思想可塑性大,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形成及塑造的关键阶段,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遭遇西方思想腐蚀及反动文化渗透,尤其是互联网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持续深化,再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出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民族观念及政治信仰的偏差及混乱。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程相融合,是培养新时代专业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点分析
思想政治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及实践途径,能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总结起来,具体融入要点如下:
1.引入中华优秀文化内容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中职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尽量于校本教材中增加适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内容。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引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包括《礼记》及《论语》,利用中华文化唤醒学生对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的心灵层面感召;以《哲学与人生》中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为例,引入礼记部分内容,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联系密切的系统性整体,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甚至可穿插实例予以证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中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有助于创设和谐良好的思政课堂氛围,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中职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前10分钟时间的作用,鼓励学生诵读与思政课程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例如:《千字文》《道德经》《菜根谭》《论语》《诗经》等,使学生于具体诵读期间切身感受中华经典文学的魅力,增强记忆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学水平及文化素养。同时,将诵读国学经典与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相结合,不止拘泥于思政课堂,更可拓展至其他课堂,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树立理想及坚定信念的目标。此外,诵读经典能将其成为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中职思政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化设计课程的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促使岗前教育、成长教育及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及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每一堂课前,明确要求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文及诗词,撰写读书心得,将其纳入思政课程考核的日常成绩,并且每周日晚上班主任可组织学生讨论及分享读书心得体会,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思政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同时,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故事或神话,对比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传统美德,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及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中职院校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因此,相关中职院校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将其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根据中职学生群体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多种教学路径,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學评价模式,并提升教师个人教学科研水平,以此保证思政课程顺利、有序地开展,进一步促进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思考》,《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年第1期。
[2] 张丽梅《以案促思,以例导学——探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年第12期。
[3] 王兰欢《基于微课的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提升策略》,《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3期。
[4] 田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