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中学生涯教育要与人工智能相契合就必须解决生涯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无标准、无师资、无规范等诸多困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通过制定标准、完善师资、改革课程教学等手段构建适应我国中学生发展的智能化生涯教育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涯教育;师资队伍;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14—04
【作者简介】史良平,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教师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如何纳入中学教育体系,如何通过生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生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的确认,培养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主选择决策能力、自主发展管理能力,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中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人工智能对中学生涯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1.人工智能以何种形式融入中学生涯教育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变革教育”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我们从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从2016年至今,相关的研究文章呈逐渐增长趋势。但这些文章比较多的是对“技术”“数据”“应用”“分析”等概念的关注,展现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或者手段和一种新的媒介,介入各个行业的现状。偶有个别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的影响和改变,但也局限在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形式的探讨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作为“人”这一角色始终是无法替代的。但在现有的研究中,人工智能与“人”的结合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人工智能变革教育,到底是对“人”的重建还是作为辅助工具?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公共政策赋予教育部门哪些权利,才能构筑起新的生涯生态系统?这些都是中学生涯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我们如何开发改善中学生涯教育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学生与人工智能相互驱动的三方准备。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危机。如同卡西尔所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诸多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焦虑。如何在智能时代,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守护生命的价值,这一由机器崛起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时代的重大命题。
在学校教育中,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适切服务、学业测评、角色变化、交叉学科五大应用中都具有巨大潜力,并且面临着教育价值、教学体验、安全伦理、有效协同及技术治理的五大挑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内涵也将在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中发生改变。
教师不仅要具备有效运用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守护好自身的特有价值,也就是对“人的精神和内涵”的延承,才能在人工智能这一新的技术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不仅是要成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过程中的体验者,还要成为技术革新的运用者和创造者。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则必須要打通教育的内外通道,既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了解市场开发的最新技能能否运用到教育中,如何运用到教育中;还要了解目前教育的现状,不是教育缺什么才开发什么,而是引领教育教学技术革新,在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搭起桥梁。
3.如何找准中学生涯教育改革的聚焦点。
企业通常是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先行者,尤其需要具备人工智能技能的高端人才,教育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学生涯教育的任务也已经发生改变。如石中英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已由传统上的“双重任务”——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演变为“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依照其优先性秩序排列如下:为成人做准备(人格教育)、为未来公民做准备(公民教育)、为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准备。生涯教育目前要聚焦的是在生涯教育活动中,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让青少年对未来的职业认知、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个人生活方式的形成等做好准备。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
我国在近几年才着手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在生涯教育方面的总体规划还欠缺人工智能这一方案,或者说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如何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向,推进生涯教育与产业融合,推进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新机制,从体系(立法)、师资、教学、育人等多方面完善,制定生涯教育的规范和标准,把教育与信息化契合起来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
1.完善中学生涯教育规划的顶层设计。
新高考方案的改革,让广大学生从“被动”选择变为“主动”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做好选择也成为生涯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更新赶不上技术更新,若把人工智能简单地看成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那么今天选择的职业,可能在他们大学毕业后就消失了。人工智能既是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学生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放眼未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中既要直面原有教育体制的束缚,还要在知识、技能、信息等不同维度中培养出学生适应不同社会生活与职业变化的核心能力。
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应对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冲击,中学生涯教育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教育,即终身教育上。但当下的教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各阶段发展的成效性,对个体的终身教育缺乏纵向的聚焦。在这种体制下,中小学生普遍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缺乏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与信息,据此,学校应该、也可以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后教育乃至老年教育连通起来,打破传统教育的格局,为“人”的发展提供长远性规划。
二是兼顾教育公平。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中学生涯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要全面覆盖受教育群体,让所有受教育者都有接受新技术的权利和机会;二要兼顾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让各类型的教育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远程互通,建立起不同教育层级之间的伙伴关系;三要消除数字鸿沟,缩小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实力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人工智能的全纳和公平。
三是实现行学合一。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应逐层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收获生涯信息,参与职业规划,形成职业认知;并通过各种生涯教育培训,把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起来学习,大力推行行动导向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2.培養“普及化”“精准化”的师资队伍。
我国目前生涯教育专业化师资欠缺,学校从事生涯教育的都是些“杂牌军”,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不足和实践性不足两个方面,中小学的学科教师、班主任对生涯教育所知甚少,更没有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涯教育技能。
中小学校应建立起全体教师参与的生涯指导体制,培养出一批“普及化”“精准化”的师资队伍。一是学校层面确立全校教师参与的指导体制。通过培训组建校内学科教师为主的智能化生涯教师队伍,由此带动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咨询教师一起参与到生涯教育中来,扩大生涯教育的师资力量,使每位教师都了解生涯教育的属性、目标和任务。如此既能满足升学制度的要求,也能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政府层面组织建构社会生涯教育机构,形成专业化的生涯教育链,统筹社会中家庭、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类生涯资源,引进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特别是人工智能人才以及专业的生涯规划师等参与生涯教育培训。
教师和人工智能达成生涯教育中的双向驱动。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并运用人工智能,并对人工智能介入教育的产品和信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人工智能产生的数据作出分析和处理。另一方面,作为生涯指导教师,要能够提高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抵御人工智能应用可能产生的风险、运用人工智能的智慧。
3.创建教学相长的智能课堂。
生涯教育并非孤立于学校课程设计之外。目前,很多学校开发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青少年心理辅导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各种特色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但是这一系列课程普遍存在着孤立性,与学校的整体课程之间关系并不大,更像是饭后加餐。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价值离不开立德树人,要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思维的新一代人才,必须立足于课程教学中。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刚毕业就已经失业”慢慢成为一种社会现实,因为所学的知识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一线的教师,其知识储备还停留在自己当年的求学期,教育模式还停留在班级授课这一固定的传统模式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中考或高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更加精准、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教育管理更加有效的教育生态结构根本没有得到体现。要想打破这种局面,教育管理者就要把生涯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而不是以高考为终结的学习阶段。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变革“教一学”的传统模式。
第一,将人工智能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里,明确智能化生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整体的发展目标定位,应该是智能化、数字化和学习化,学生的群体发展目标应该是智慧性与多样化,个体发展目标应该是突出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素质。
第二,在基础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中,加强人工智能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模式要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对话,用智能教育产品代替“粉笔+黑板”,让学生从重复性的知识记忆中解放出来,让思维训练渗透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通过人工智能的智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过程从关注向学习者传播信息转变为帮助学习者建构认知能力,从关注记忆转变为关注学会分析、归纳和应用,从关注知识转变为更加强调发展技能和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相长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实现人机交互的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方式。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将通过与人工智能的互动而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人工智能的精准数据投放享受职业体验,通过生物检测技术、数据分析、图像识别、智能感官等手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来全面真实了解学生情绪,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程序。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人一机的互通性,把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视觉与感官得到充分张扬,达到人尽其才,从而发挥教育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