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实践

2020-12-14 04:01张洪萍王保琴王丽萍陈勤王伟嘉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

张洪萍 王保琴 王丽萍 陈勤 王伟嘉

摘 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大学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专业课老师要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课程思政”,并结合“电工电子学基础”的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参与式教学 立德树人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62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first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what kind of person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and for whom.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design, so that there a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eachers teach peo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bines the curriculum content of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sense of profession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讲话重申了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程思政”,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1 什么是“课程思政”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在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3]“课程思政”虽然包含思想政治元素,但它绝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它还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只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适时、适地地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从而完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

2 “课程思政”如何构建

高校“课程思政”应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春风细雨般将德育教育浸润到专业课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1)深入挖掘提炼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特点包含思想政治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本质以及塑造合格品质三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元素开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传授专业课课程专业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同时充分运用身边容易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开拓创新等能力,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2)探索融合的方法。“课程思政”应该自然、恰当地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不应该独立开来。融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充分利用课程案例。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生沉浸在案例环境中,极易引发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开展时事政治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组织研讨一些当下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时事政治热点话题,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而且还可以碰撞思想,带来火花,为行业发展注入鲜活力量。三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将微课、MOOC、SP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打造生动有趣、有活力的高效课堂,使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灵活生动。

(3)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评价,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判断。一门思政化的课程,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传授课程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同时,牢牢把握对授课学生的价值引领。[4]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思政化评价体系不应该脱离原有课程评价指标,而应该整合原有指标,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从不同层次,在教与学、学与用、师与生、生与生等多个环节,科学评估“课程思政”效果,不断实践和改进。

(4)做好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高校教育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既注重知识传授,也注重价值传播。高校课堂应不仅仅是知识、能力传授的舞台,同时也应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各专业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全面实施,做到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门门有思政。

3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是我院针对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学科交叉形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要掌握一些电路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在日常用电、电子电路的应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要突出培育科技创新、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将辩证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等的优秀品质,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3.1 课程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深入研讨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计划,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结合思政课程元素,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1)电工技术部分可介绍我国超级工程之——准东至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16年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国情怀,塑造国家荣誉感以及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电能的产生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源,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为地球的蓝天出一份力。

(2)三相交流电路部分讲到功率因数的补偿原则为“宁欠勿过”(即电路功率因数无限接近1,但不超过1或等于1,即电路为感性电路),告诉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做为一名军人,必须令行禁止,依令而动,不让父母和学校担心。另外通过解释国家电力部门规定企业功率因数的值必须在0.9以上的原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3)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时,以实际设计工作中要细致周到,不仅要求电路能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同时还要兼顾电路结构简单化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尤其是当学生搭建实体电路验证时,加入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利用技术手册和操作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他们体会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成功实现后自身获得的幸福感,增强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唤醒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的决心。

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当下时事中热点敏感问题,如今年抗击新冠肺炎中涌现出现的普通不平凡人物,开展一场对家国情怀和个人价值的讨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实现自觉发展,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

3.2 课程评价方面

目前,学者对课程思政的评价研究不多,笔者比较认同邱开金的思想理念。邱开金认为“课程思政”在教学体系上要有“育人第一位”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内容上,要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中的教育因素;教学评价上,保持思政底线。所以,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评价应在融合原有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系室领导和教学督导四个层面考虑。

教师层面由授课教师自己展开评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中,教学目标又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且情感目标要贴合授课内容,适情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难度、深度、广度和信息量适宜。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适合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

学生层面是统计各单元或各阶段考核成绩、教学方式效果反馈,包括:教学知识点、相关专业操作技能与能力、课程思政内容、学习收获、体会等。

系室领导层面主要从课程思政设计结合度方面考虑,包括:目标体现、内容结合、成效展现。

教学督导层面主要从教学综合效果方面考虑,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效果。

3.3 教师教法方面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融入思政教育,而且还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能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安静听讲,得让他们充分忙碌起来,如:参与式教学,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讨论法、案例法、演算法和动手搭建实体电路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入眼、入脑和入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其中,也可加入新科技手段教学——问卷星、云班课、雨课堂等,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效果,使课堂实施更加丰富多彩,活泼生动。

4 结语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是当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基础,引入课程思政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其成果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将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网页].搜狐网,2017-03-20.

[3] 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程首试“课程思政”.上海师范大学[网页].2017年5月2日http://www.huawe.com.

[4] 谢振旺.“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2018(5).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