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开展本科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14 04:01温超李佳亮王亚南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实践

温超 李佳亮 王亚南

摘 要 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到来使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站在新工科新形势的背景下,本文围绕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及工作机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学生反馈调研为依据,从分析和解决管理工作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加强工作方向引领、优化师生配置、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完善考评机制等本科生指导教师工作改革新思路,突出教师在本科生学业指导中的主体地位,以期为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指导教师 本科生指导 新工科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38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make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fac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 guidance teachers,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based on 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analyzes and solves practical problems in management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on the work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guidance teacher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work direction guidance,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main position of teachers in undergraduate academic guida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work and research.

Keywords guidance teachers; undergraduate guidanc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eaching practice

0引言

本科生指導教师制度起源于英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借鉴试行。上世纪末高考扩招后,本科生指导教师作为一支集学业和思政指导于一身的教师队伍优势凸显,为诸多高校所认可。[1]为应对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的人才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发展新工科这一重大战略性改革。新工科对应的是新的发展趋势,目的在于对传统工科进行升级改造,符合新形势要求,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随着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如火如荼的开展,结合我校某专业再次面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实需求,如何围绕毕业要求制定更完善的学生指导制度、突出教师在学业指导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新课题。[3]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形势,在初期调研本科生指导教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课题组创新思路、着力改革,将专业引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学习指导与实践指导相联系,对本科生指导教师工作做了进一步探索。

1 学生反馈调研

为了解本科生指导工作情况和突出问题,课题组于2016年况开展了学生反馈调查,调查对象为2012级至2015级4个年级在校本科生,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指导内容、指导频度、指导方式的评价与期望,以及学生对学科竞赛和科技研究的指导需求与满足度等方面。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返回有效问卷397份。

在指导类别上,问卷设计了包括“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长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进度、方法和熟悉选课系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培养和持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的专业和职业生涯指导,“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的人格魅力感染,“指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或开展专业实践,指导学生承担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创新指导等四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96.2%的学生乐于接受学业指导,充分验证了学生对学业指导的强烈需求,遗憾的是,11%的学生表示未完全接受过以上四方面指导,其中一年级学生占其中37%(入学时间较短,接受指导不充分),二年级占8%,说明仍有少数学生存在被指导不充分的问题。

在指导内容上,74.4%的学生乐于接受创新等学科竞赛指导,77.7%的学生表示愿意跟导师跟进科研项目,这表明学生对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动性较强,指导需求迫切。从排序来看,35.7%的学生最需要的指导是就业和职业生涯指导(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选择该项的比例高达56%),34.6%的学生更需要专业方向上的指导。这也充分说明在新产业促动新经济的大背景下,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入,学生对专业方向、就业前景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陡然上升,如何以教师的专业视野关注新产业发展和新经济浪潮,因材施教,从专业角度有效辅助学生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和个人兴趣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前指导工作的重要课题。最需要学习指导的学生占19.7%,低年级的学生占比更高;而一般被忽视的生活指导尚有10%的学生需求。可见,学生对本科生指导教师的需求并不因年级的升高而减少,本科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学业、甚至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愈渐深远。

在指导频次上,35.5%的学生认为应每学期1-3次,49%的学生认为每月1-3次是更适宜的,还有15.5%的学生希望指导频次达到每周1-3次。由此推断,结合实际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指导应达到每学期2-4次,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应适时开展。

在指导方式的有效性上,60%的学生认为开班会可以达到效果,32%的学生认为最佳方式是个别指导,26%的学生倾向于网络指导。说明多元化的指导方式日渐为学生所接受。

2 思考与实践

2.1 根据新形势与新需求,加强工作方向引领

结合新工科形势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在原有指导内容基础上,着重突出专业方向的引领和学科交叉视野的开拓;引导学生以家国情怀为出发点,关注新兴工业产业、新经济人才需求;指导学生了解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结合课程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毕业要求并知晓其达成途径,使学生在构筑专业知识体系、拓展能力素质的同时,兼顾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注重创新、创业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加强工程伦理与环保意识,锻造卓越工程师能力,树立大国工匠情怀。

在体系构建上,专业教师与教学秘书、辅导员密切配合,整体构建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的全方位指导体系。

2.2 优化师生配置,提供个性化全过程学业指导

2.2.1 降低生师比,提供个性化指导

此前,所在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主要以班主任形式配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承担低年级学生指导工作。现实中,学生在升入二三年级后逐渐开始分层,贪玩的学生甚至在网吧不出来,好学的学生需要科研创新引领,而几乎全部学生在期待专业职业规划。面对个性化指导需求的不断增强,班主任精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2017年开始为每班配备主副两位班主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效果仍不理想。

为全面解决学生指导需求高而教师指导精力不足的問题,2018年从“批量指导”思路转变为“独立个性指导”,明确本科生指导教师选任条件,将具备条件的专业和基础教师全部划入指导教师队伍,将学生导师比由16:1降至3:1,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获得指导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减少指导学生数量,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为学生提供学制内全过程指导。

2.2.2 注重课堂引领,促进自主学习

将学业指导的重点转回课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业指导作用。在课堂上,针对专业课程的特点,提供基于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加深知识理解与融合、形成实践积累、激发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在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形成上的目标、以及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关系,使学生能够主动围绕课程目标自主规划、自主学习。

通过上述两方面,将全过程学业指导通过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维度和从课上到课下的空间维度全面落实。

2.3 引入自主科研训练项目,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作为一线育人基层单位,学业指导的突出要求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出口。

在多轮调研和充分论证后,结合本科生指导教师的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在课外实践八学分环节设计了“自主科研训练”必选项目,由导师以自身科研方向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选题,被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团队科研训练。这样,每名学生均可获得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实现了创新指导全覆盖。同一导师的各年级学生还可形成具备科研延续性的本科生梯队,通过同一导师的QQ群、微信群增进沟通交流,同时实现了朋辈协同指导的辅助模式。学生间更频繁,深入和细致的沟通,可以弥补导师指导的空白区,使得学业指导更具传递性和全面性。

将优秀的“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学生自主创新类训练项目与比赛相结合,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钻研探索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2.4 完善考评机制,保障教师投入和指导成效

进一步完善学生反馈机制,定期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本科生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为考核提供评价依据,并将结果反馈指导教师以改进工作。对学生指导过程性文件进行检查和存档,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满意度和学生的成绩和成果做为主要评价指标,可具体到学生的年平均成绩、竞赛参与情况、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情况、发表论文、专利和作品情况、境内外校际交流情况、学业预警情况、学术和考试诚信情况、获奖情况等。以评价为手段,以成果为激励,鼓励教师倾心指导,加大投入,提高本科生指导工作水平。

3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本科生指导工作思路,突出了教师在学业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将毕业要求的达成有机的融入学业指导过程、以学科特色为引领重点加强实践创新指导,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永远在路上,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将本科生指导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魏霞.基于调查分析的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动力分析[J].高教学刊,2018(03):194-196.

[2]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2):26-35.

[3] 赵继,谢寅波.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13-17,41.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学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