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莉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中学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内容,在实现高质量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以此为学生历史综合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文化教育而言也有着比较显著的差异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把握两者的不同之处,然后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和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差异性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高中历史课堂 差异之处 应对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推行和实施,我国的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推行,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初中或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有效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得到深入地融合和渗透,以此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传承和发扬,为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性概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历史课堂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载体,一直以来都被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因为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所呈现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初中及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着重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具体操作环节要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二、在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初中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当作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样的载体作用也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和认可。我们都知道,我们祖国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其中蕴含着特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使其发扬光大,为我国的现实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指引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深层次地融合相关内容是至关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相对应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其养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对其树立更为良好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有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除此之外,从国家和民族发展情况来看,着重做好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和融入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层次的融合,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其具备应有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荣誉感,这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在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全面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使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此更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中学生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差异
从整体情况来看,以人的生理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有着比较大的差别。首先两者之间所呈现出的身心特点有着显著的差异性。高中学生要比初中学生大三岁左右,所以对某些事情进行看待和分析,其想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更为全面细致的考虑。另外,从两者的接受能力层面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到,高中学生相对来讲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熟悉周边的环境,自身的适应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更深入细致地掌握和接受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因此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更顺利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实现充分的结合,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成效,教育效率更高。第三,与初中学生进行对比,高中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自身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自身的独立思考,体现出十分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及时有效地调整和转变。因此,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都可以看到,初中和高中学生所呈现出的差异是比较显著的,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体现出两者的差异性,以此为基准点进行針对性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差异化特征,进而促进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历史课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而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在历史综合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增强。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1.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存在差异
初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把传统文化当作具体的文化知识来学习和深入理解,因为学生在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方面往往比较欠缺,因此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着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充分遵循按照规矩办事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传统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初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对应的引导和改善。对高中学生来说,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开展引导式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所反思,更深入地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促进自身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知识得以充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更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来,进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引导和不断思考探究,进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2.高中历史课堂相较于初中而言更注重教育的反思
针对高中学生而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完善。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推进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其有更多的反思机会。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推进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同时针对高年龄段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也能够在这样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有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同时,在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自身的漏洞或者问题,然后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以此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完善性应用,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学会反思反省的习惯,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学生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为其成长成才提供基础支持。
3.针对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互动式、反馈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而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榜样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和榜样示范作用,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使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模范人物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向导,以此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提供良好的价值取向。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看出,在当前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日益广泛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过程中,初中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探究两者的差异之处,着重把握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差异性,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融合和渗透,以此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创新,进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取得合力优势。
参考文献:
焦鳳华、吉毛太、应成荣《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教育》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