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松竹 高霞 司廷林
250014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原松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高霞);250001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司廷林)
本研究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己亥年(2019)运气特点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将己亥年运气方白术厚朴汤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9年为己亥之年,《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甲己之年,土运统之”,甲己为土运,己为阴年,故年运为土运不及。岁土不及,风木司天,风木之气克湿土之运,气盛运衰,为天刑之年。“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运气呈现应至而不至,或至而太过之特点[1]。岁土不及,土不克水,寒水无畏,肝木乘脾,脾虚肝旺,人体则会出现腹胀、“飧泄”“体重腹痛”等症状;土气衰弱,燥金复之,肝胆为病,故而可见“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等症;土不及,脾土自病,则见“身重倦怠,筋骨动摇,肌肉跳动”之症;土气不及,肾水反侮,水盛火衰,故见“咸病寒中”,出现“浮肿”“腰膝酸软”等症。故今年脾胃病、肾脏病呈加重趋势,并且疾病多伴有胃肠道症状,成为运用五运六气辨证的着眼点之一。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3个月)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2],属中医学“水肿”、“虚劳”、“关格”、“癃闭”等范畴。《素问·水热穴论》言“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皆积水也”,明确指出了肺、肾为主要病位,又明确了“水”为主要病理因素;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了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脾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3]。从脏腑辨证理论可知慢性肾脏病患者多因外感六淫、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开合,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从而形成水肿。其中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脾肾虚损为本。而导师司廷林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己亥年土气不足,影响到脾胃运化功能不足,风气流行,影响到肝木相对过强,临床就可能出现脾胃功能失司引起的腹胀、纳差、嗳气、腹泻的症状及肝风内动的筋骨动摇、肌肉颤动酸痛、善怒的症状。具体到肾系疾病中,则会因土气不足寒水无畏,肾病加重,水侮脾土,肾病患者多会出现寒泄腹中满,食欲不振,口咸等脾胃症状。综上可知,己亥年脾土不足,肝木大胜;脾土不足,肾水反侮,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本就脾肾虚损,则表现更为明显,更易出现水肿,口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重,肢颤肉瞤,舌苔脉象多表现为舌淡红苔白黏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静脉多迂曲,脉多沉弦。根据己亥年的运气特点,在当年的肾病患者如出现土气不足,肝木大盛的病机特点,运用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多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白术厚朴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4],其原方用药组成为:白术3两,厚朴(姜炒)3两,半夏(汤洗)3两,桂心3两,广藿香3两,青皮3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主治己亥年岁土不及,风木大胜,脾虚肝旺所致腹胀,腹痛,霍乱,吐泻,体重倦怠,筋骨动摇,肌肉跳动,易怒,善太息等症。方中以白术为君,味苦甘而性温,可补中焦,燥湿温中;佐以苦温之厚朴,“禀春天之气,入足厥阴肝经”,理气平胃,两者相合行补脏通腑之功;桂心辛甘温通以泄肝气,青皮苦酸破气除满,辛酸相合以化肝;再加广藿香芳化脾胃,炮姜苦辛以行脾经,半夏辛散以宣脾气,加甘草甘温以缓肝急,兼防破泄之品,稍加姜、枣以调和脾胃。根据此方的病机特点,在己亥年肾病患者脾虚肝旺型的治疗中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
案例1:杨某,女,42岁,2019年3月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2年余,加重1月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尿常规示尿蛋白(+++),血清白蛋白29.8 g/L,随即行肾脏穿刺术,病理结果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经多次住院及口服激素治疗,病情尚平稳。1月余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加重,下午浮肿甚,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口干、口渴,咽干,无口苦,汗出、怕风,纳眠可,大便干,舌淡红苔白,脉沉弦滑数。处方:生白术30 g、炒白术30 g、厚朴12 g、桂枝15 g、藿香6 g、清半夏15 g、炮姜6 g、枳壳12 g、茯苓30 g、党参30 g、柴胡15 g、炒白芍30 g、甘草9 g、五味子9 g、砂仁6 g、仙灵脾6 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并嘱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019年3月11日二诊,服药7剂后,病情好转,双下肢浮肿较前明显减轻,尿中泡沫较前减少,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仍有口干、口渴感,饮水较多,无口苦,无恶寒、发热,纳眠可,大便稀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减生白术,继服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3月18日三诊,病情平稳,上述症状好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上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3月18日三诊:继服7剂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嘱患者畅情志,避风寒,调饮食,定期复查,不适及时就诊。
按:本案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自诉曾多次住院及激素治疗,可知其因应用大量激素治疗后体内寒湿较重,水湿聚停于体内,湿为阴邪,最易困脾,中焦气机紊乱,此次因劳累后病情复发,加之己亥年岁土不及,脾失健运,体内水饮之邪偏盛,厥阴风木大胜,肝旺乘脾,可加重病情,腹胀、腹痛明显,因而方选白术厚朴汤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患者口干明显,此为少阳证,“有是证用是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加用五味子、砂仁化湿开胃,温脾理气,仙灵脾祛风除湿,故诸症好转。二诊患者诉大便稀,故减生白术,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案例2:谢某,男,48岁,2019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浮肿、乏力14年余,加重伴头晕、头痛3 d。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伴头晕、腹胀、恶心、呕吐,测血压180/110 mmHg,尿中有泡沫,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尿隐血(+++),红细胞73.8个/μl,后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伴乙肝相关肾小球肾炎,经治疗效果不佳,于2007年6月至今行血液透析治疗,病情尚平稳。3天前受凉后出现头晕、头痛,阵发性胸闷、心悸,无心前区疼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怕冷,无发热,咳嗽、咳白痰,伴腹胀,反酸,恶心,无呕吐,纳眠差,大便干,无尿,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细。处方:炒白术30 g 、生白术30 g、厚朴15 g、枳壳12 g、桂枝9 g、半夏15 g、藿香6 g、炮姜5 g、连翘15 g、柴胡12 g、白芍15 g、炒莱菔子12 g、瓜蒌30 g、甘草9 g、黄连6 g、大黄9 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2月22日二诊,患者自诉昨日外出再次受凉,感恶寒、发热,热峰38.5 ℃,伴咽痛,无咳嗽、咳痰,全身乏力,恶心,无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浮数。上方桂枝改为15 g,加石膏30 g,丹参30 g,3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9年2月25日三诊,服药3剂后,患者诉头晕、头痛较前减轻,无咳嗽、咳痰,无腹胀、反酸,纳眠差,大便易解,效不更方,按上方再服7剂,并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劳累,继续行规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按:患者为慢性肾脏病5期,糖尿病肾病V期并乙肝相关肾小球肾炎,属中医学“慢性肾衰病”范畴,大多医者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等疾病范畴,当代各中医普遍认为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理病机是脾肾虚损,恰如《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云:“五脏虚损,尤重脾肾”[5]。此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慢性肾脏病病史较长,可知其素体脾肾亏虚,先后天之本皆虚,在外邪入侵下,水湿浊毒互结内停于三焦,加之己亥年岁土不及,肝木乘之,脾失健运,脏腑气化功能进一步衰退,正虚邪盛,腹胀、反酸明显,方选六己方白术厚朴汤加减,主在健脾祛湿,以补后天之本;在此方基础上加用连翘、柴胡、白芍祛邪解表,莱菔子降气化痰、健脾和胃;患者大便秘结,故予大黄、黄连内泻热结,通腑泄热。二诊时,患者恶寒发热明显,故加大桂枝用量,加用石膏、丹参以助清热解肌透热,继服3剂后发热恶寒症状减轻,腹胀、反酸亦减轻,继服7剂后症状基本缓解,随诊未再复发。
案例3:朱某,男,50岁,2019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多饮、泡沫尿17年,加重伴乏力1周。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口干、多饮等症状,伴有体重下降,尿中有泡沫,未系统诊治。8年前自感乏力,尿中泡沫增多,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现口服“诺和龙、格华止、亚莫利、安达唐”药物联合降糖,血糖控制在8~10 mmol/L之间。1周前感乏力,纳呆,晨起困倦,腰部酸胀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口干、口渴,口咸,皮肤偶有蚁行感,大便干,小便有泡沫,舌淡红,有齿痕,苔黄腻,脉弦细数滑。处方:炒白术30 g、厚朴15 g、枳壳12 g、藿香9 g、肉桂6 g、黄连9 g、半夏15 g、青皮12 g、干姜9 g、甘草9 g、柴胡15 g、茯苓30 g、连翘12 g、炒山楂12 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2月22日二诊,服药后,感上述症状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乏力倦怠感较前减轻,腹胀、腹痛较前减轻,无恶心、呕吐,口干、口渴稍缓解,口中仍有咸味,大便秘结,舌淡苔薄黄,脉弦细。上方加生白术30 g,大黄6 g,继服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3月1日三诊,病情平稳,无明显乏力、腹胀、腹痛,大便易解,尿中泡沫减少,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上方有效,继服7剂,随诊。
按:患者为糖尿病肾病IV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脾肾气血亏虚为本,浊邪内蕴,日久形成微型癥瘕为标,脾气运化失职,清浊不分,升降失权,上不奉心肝则燥热,下不滋肝肾则阴虚,阴虚燥热,复损于脾,病久及肾则水液运化失常[6]。加之己亥年(2019年)土运不足,顺从风木的布化之气而受其克制,土气生化功能不足,则更易患身体沉重、倦怠乏力、纳呆、口败五味等疾病,处方白术厚朴汤以补中焦,燥湿温中,助后天之气,再加柴胡疏肝解郁,茯苓利水渗湿,炒山楂健脾和胃。二诊患者诸症好转,仍感大便秘结,故知其通腑泻热力量欠佳,故加用生白术、大黄增强攻下之力。三诊患者病情大为好转,大便调,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诸药相合,健脾利湿,疏肝解郁,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该年运气特点,顺应天时,抓准疾病的动态变化,及时灵活调整用药,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