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王 辉 董玲玲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2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2017 年8 月,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正式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方式的全覆盖。2018 年5月,教育部党组又出台《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由此可见,“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双带头人”的实施现状、现实困境和对策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双带头人”即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意在将高校中的科研骨干重点培养为党建骨干,同时注重提高党建骨干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是国家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
首先,从国家层面讲,新时期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从严治党只有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才能取得进一步突破。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助于突出其政治功能,保证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证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从高校层面讲,高校思想文化最为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因此对于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要格外谨慎。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意识形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最后,从具体实施来看,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相关政策也不断丰富并日益完善,然而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日益完善的政策相比,“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正视这些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高校党支部书记多是由科研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兼任,因此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和普通教师一样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同时还要管理党务工作,而且党务工作内容琐碎,如收缴党费、发展党员、传达文件等工作会额外占用大量时间,导致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尤其对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其职业归属感和职称晋升也主要来自教学和科研业绩。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与自身发展直接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党务工作往往能推则推,不能推则敷衍应付,从而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质量。与此相反的是,对于部分资历较深的老教师来说,因为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信手拈来,而且少了职称晋升的压力,这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则存在着重党建轻科研的问题[1]。总之,这种科研党建不平衡的现象,削弱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是目前“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
按照“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选任标准,教师党支部书记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带头人,既要科研能力强又要熟悉党务工作,以实现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双促进、双融合。但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科研和党建的有机结合并非易事,如何找到科研工作和党务工作的平衡点、结合点是目前很多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困惑所在。一方面,一些真正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群众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党员教师,其关注点和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上,而且学术事务繁忙,对党务工作,他们往往关注不足[2]。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青年党员教师来说,由于存在着经验不足、威信欠缺等问题,即使成为党支部书记也往往会因为履职能力有限而容易陷入“不会干、不敢干”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师党支部缺乏生机与活力,挫伤青年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随着我国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全面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已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落实到各个教师党支部的具体工作也会更加纷繁复杂,相应地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量也会加大。对党支部书记来说,本身就忙于科研和教学工作,再加上与日俱增的党务工作,往往会分身乏术,降低工作热情。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大量付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会挫伤很多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3]。尽管目前有一些高校对党支部书记岗位给予一定的津贴,但从整体上看,相关保障与激励机制依然很不完善,如何进一步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仍需要我们从物质及精神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详细的教学科研计划及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与之相反的是许多高校并未提出针对党建工作的具体目标。与教学科研相比,一些高校对于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滞后。高校党支部书记多为党员教师兼任,这就需要党支部书记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额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党务工作[4]。但是现在高校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和主观,同时由于缺乏对党支部书记的相关考核及激励机制,也导致了一些党支部书记对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易敷衍应付,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多停留在被动完成上级任务和规定工作上,使得“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遇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较难以发挥。
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减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负担,需要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在总体思路上,要拓宽管理思路,全国各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各教师党支部之间要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教师党支部管理体制,减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负担。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与学科背景,坚持“因地制宜、各校各策”的原则,积极践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具体措施上,要积极调整支部设置。各高校在新形势下要结合工作实际,对设置不合理的教师党支部进行合并重组,一方面可以依托科研团队、课题组进行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要配齐各支部委员,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减轻党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量。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首要之务。在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标准上,要充分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术水平和党务能力,真正选拔出既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又有志于基层党建工作的优秀党员教师。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上,要根据各高校和各学院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在以党性教育为核心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培训形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沙龙、小组讨论等活动,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工作经验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
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考核机制上,一方面要明确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节点,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通过民主评议、上级考核、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考核结果,将其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职务晋升、表彰奖励、津贴待遇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激励机制上,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并发放津贴;在评价评优、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党支部书记;同时在党务工作上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现阶段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在数量上不充足、质量上不均衡,其中质量问题是核心问题。在选拔“双带头人”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术带头人往往专心科研、无心党务,党建带头人又经常忙于党务、忽视科研,真正科研水平高、党务能力强的“双带头人”比较少,因此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发挥“双带头人”的工作优势,实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着力打造一支科研和党建深度融合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队伍,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助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中的党建和学术一直是相对独立并行的两项工作,如何使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协调并行,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势必成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出的重要举措。“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自实施以来,就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优势,为高校的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新形势下各高校如何正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党建和科研的“双融合、双促进”目标,进一步彰显并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头雁”作用,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