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娜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2100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 年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表示要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掀起“草根创业”“大众创业”的浪潮。人人皆可创新,形成“万众创新”的新态势。此后,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出和阐释这一关键词。2019 年6 月13 日,李克强在浙江杭州出席2019 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起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滚滚洪流,奋力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不难看出,在高校搞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是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创新和创业为导向的兴国之路。特别是在创新和创造大量汇聚的高等院校,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攻克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难关,通过创业教育的导向作用,把这些创新成果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9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关情况》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2]。可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发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功能,二是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全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在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辽宁服务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中,尝试了一些做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形成了几点思考。
辽宁服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在礼文化浸润的现代服务精神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育人育师。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和理念,辽宁服务学院制定了《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并重的原则,体现“以礼服人,求知务实”的校训精神。今后一段时间,创新创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专创融合。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融入、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融入、原专业教学内涵拓展三个主要方式,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思维等内容上实现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培养出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优秀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担当的,以创新促创业为核心的,服务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领域优秀创业者。
一是通过公共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二是通过参与创业项目孵化、参加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由专业主任主讲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二学期开设公共必修课创业基础。其间,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沙龙和创业大赛,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创业意识和磨炼创业精神。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实践训练项目紧密贴合专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特色鲜明的服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形成了以“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专创融合实操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为特点的多种有效举措,实现了全过程、多时空“理论+实践”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辽宁服务学院依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要求,遵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将通识类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实践实训课程融会贯通,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学程。
新生入学教育中,由各二级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双创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模块中,为2019 级新生发放了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宣传册。重新梳理并修订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门必修课创业基础(2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调整了一门必修课的开设学期,把大学生就业指导(2 学分) 调至第四学期开设。通过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推行中班授课(70~80 人),每6~8 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组以一个公司名字命名,组长即为公司法人。通过模拟企业的方式进行创业课程学习,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用自主选择法、扩展小组法、学问互答法等。改进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课堂表现和实践项目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采取口试、创业教育相关报告或者创业计划书等形式。调整之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国家关于就业创业课的开设学时要求,课程开设更科学、更合理。
辽宁服务学院各专业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和有效融入一切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要素和环节。将创新创业的观念、方法和互联网思维融入专业课教学各环节;增加专题研讨、学科前沿介绍、方案策划、项目推演等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教学内容,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三年内,计划开发建设4~5 门专业教育类创新创业课程。
辽宁服务学院有创业指导专职教师12 人,聘请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27 人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采取内培外训的方式提升创业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服务能力。以2018 年为例,派出教师4 人次参加培训,积极聘请创业专家入校为教师开展6 场创业培训。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培训2 人次,到外校考察调研2 次。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机制。分别从专创融合的背景,融合目的及意义,融合的原则、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建立了专创融合机制,大力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依据《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指导教师考核方案》,鼓励专业课教师做专创融合的尝试,进入到创业导师队伍中来。创新创业学院根据创业导师的工作业绩,每学期末对指导教师进行工作量核定,从制度上保障了创业导师的业绩付出。
这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重新定义了他们的角色。教师可以是二级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是学校在孵创业项目团队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团队的指导教师,还可以是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任课教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教师在多重身份中自然实现角色互换,互换的结果就是:创新驱动,专创融合。重新定义后的教师角色变化,打通了专业课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壁垒,打通了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演练的壁垒。“双创”学院初步培养了几名这样的创业导师,他们在专业领域比较精通,具备一定的创业经历,并愿意带领他们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走上校内创业实践之路。在他们专业课的班级里发现优秀学生,在他们创业课的班级里挖掘这些优秀学生的创业潜能,对有创业热情的学生重点培养,参与到校内创业项目的孵化中来。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工商注册,在校外建起了工作室。这些创业导师给予学生的是基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扎根专业搞创业,大大提升了创业孵化的质量和水平。
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专业技能为依托、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它不同于本科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结合专业动手能力较强,但科技创新能力是他们的薄弱环节。虽然高职就业率较高,但是学生的学科和技能背景让其更容易在创业的蓝海中一展才华。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该转换为一种“大众教育”。创业教育也不是仅仅传授学生们怎样开办一家企业,而是培养学生们创新、开拓进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要遵照创业的规律,不代表高职的学生一毕业就都具备创业能力,更不是鼓励毕业生盲目创业,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