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在商科专业的改革路径

2020-12-12 08:53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讲授经济学思政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我国应该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他还提出,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明确大学要教育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教育、教什么等具体问题。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商科专业学生的主要学科基础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中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思政方面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号召下,我国学者、教师在西方经济学与思政融合上做了许多研究和探讨。朱文蔚提出现行的宏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也缺乏对学生思政方面的考核制度,因此宏观经济学的思政应注重重新塑造学生的教学体系并设置对应的“考核制度”[1];马艳艳撰文提出要设计内容、方法、评级体系“三位一体”[2]的经济学思政改革路径,是对陈新岗基于经济史进行思政思考的延伸;高千惠提出要使用学生的“反馈评价和线上线下结合教育的方式”[3]展开西方经济学的思政教育;储丽琴提出了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使用我国数据进行案例”[4]教学的西方经济学的思政方法;孙淼提出以增加经济学实践的课时和“明确教学目的等方法”[5]开展经济学的思政工作;李瑢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消费观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与创新意识教育”[6]与西方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进行思政教育。以上学者研究西方经济学思政改革的成果,在具体改革点的涉及程度上略有不足,有的文章未提及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具体改革方法。本文主要探讨西方经济学思政核心问题和解决手段,围绕教材和教师授课两方面,在理清和顺应逻辑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西方经济学思政的有效路径,按照西方经济学知识工具化、思政内容数据化、讲授过程融合化、思政引导结论化四个方面展开课程改革。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材方面

1.有的教材缺乏专门的思政内容。现在使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上缺少跟经济相关的思政知识,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结合的思想政治内容较少。

2.一些教材思政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一些教材的思政内容仍停留在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层面,并没有涉及专业的思政教材的核心内容,从时效性上总体较为陈旧。

3.一些教材的思政内容体系与经济学知识没有融合。有的教材在章节前面介绍该章节的重点概念、理论框架、模型假设和重要结论,在总结部分却安排了对该章节之前内容的批判和否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困惑。

(二)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对思政内容了解不深。教授经济学的教师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课教师,在学习和讲授本专业的知识时,有时与思政内容关联不多,因此个别教师对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比思政专业教师浅,熟练度还不够。

2.个别教师讲授的内容与思政联系较少。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偏向理论和数学的课程,因此在授课环节,个别教师一般注重对经济学模型的推演和讲解,对思政的内容涉及不多。

3.一些教师讲授的思政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会在一些章节或知识点加入思政内容,但是在思政知识相对欠缺与经济学课程较为封闭的双重影响下,讲授成体系的思政内容难度较大。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问题成因

(一)教材内容陈旧,数据更新不及时

高校目前使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与模型,其经济背景大多来自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其经济理论大多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的成果,参考的也是同时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数据,但是市场和经济环境在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进展和变化,因此教材中的数据缺少时效性;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这些教材的数据也得不到及时更新。

(二)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间逻辑不清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思政内容的指导意义难以在经济学模型推演和计算中体现;另一方面,经济学概念和模型也较难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由此可见,思政内容和经济学知识从内容上不易发现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各自学科知识点上也不易找到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二者连接的实践经验尚少,哪个经济学知识点对应哪个思政内容,缺乏梳理,需要双方面学者共同论证探讨,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和优化。

(三)西方经济学教师思政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西方经济学偏向于数字分析和模型推演,而思政课侧重于意识形态的论述和引导,二者的联系性和相关性在本质上有较大的区别。此外,一些西方经济学教师对思政内容接触较少,在讲授思政内容时有时会出现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一方面,经济学教师思政内容讲授效果会直接受到自身思政知识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学教师在平时科研和学习中主要研究经济学的论文和教材,对思政内容的培训也有待加强。

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在商科专业的改革路径

教师授课时要强调西方经济学的工具属性——其理论是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其模型是进行市场和政策分析的工具。强调学科的实际工具意义,重点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的辅助下,市场的开放性大幅放宽。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中找到基础的,另外,我国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与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可相互印证,因此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我国的经济数据都可为西方经济学学习提供参考。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应围绕不同模块,采用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各项优秀成果数据。客观与直观的经济数据一方面能连接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展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现经济体制优越性,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传统经济学教学的授课流程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运行—理论批判”,改革后,教材在每章的总结中嵌入所涉经济数据背后的思政内容与指导思想,即转化为“是什么—为什么—我国的相关运行数据—揭示思政理论根源—总结经济学知识”的授课路径。

五、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方法

(一)教材改革

1.在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思想的指导下补充教材内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要从教材上体现,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文化人”的思想,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填补西方经济学在思政内容上的不足。

2.提炼思政内容,使之与生活紧密结合。西方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思政内容偏向意识形态塑造,因此教材需要从思政内容中摘取与社会、实践、生活等息息相关的知识点,与经济学的相关章节有机结合在一起。

3.章节总结部分去批判化。如前所述,现在一些教材的章节末尾会出现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指出其意识形态上不科学的地方,这种做法本身无可非议,但在具体做法和安排方面可以斟酌和完善。对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批判首先要落实到细节上,而不是宽泛的批判。该部分可以单独作为一章补充讲解,不必加在每章的最后。

(二)教师方面的改革

1.提升教师思政理论素养。西方经济学授课教师是传递西方经济学思政知识的枢纽,因此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知识基础。在讲授经济学知识的同时加入对思政的理解和探讨,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因此,教师在提升经济学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开展西方经济学思政工作做好准备。

2.教学中巧妙嵌入思政内容。西方经济学和思政课程在学科性质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做好两种知识的衔接、理顺和引导,使学生同时理解、接受西方经济学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

3.区分思想意识形态与客观知识形态。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应注意区分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和知识架构,这两部分内容是可以分开讲解的。教师应为学生理清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应该学习的,要联系思政的理论知识找到共同点;应该批判的,也需要找到相关的思政内容作为基础,再加以科学的批判。

六、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在商科专业的改革重点

(一)经济学知识工具化

教师授课时要告诉学生,西方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环境,分析经济局势,更好地做出判断。其思维模式和逻辑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下有效开展社会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除了让我们了解理论概念和宏观指标,还能帮我们看清宏观调控的本质,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教师在强调西方经济学工具性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解释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把知识工具化之后,学生在面对对西方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时,可以更客观地把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地看待。此外,把经济学知识工具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实用性方面重视经济学,弱化西方经济学背后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二)思政引导数据化

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尤其在市场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等方面成绩显著。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往往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上。西方经济学在知识框架上同时涵盖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数据,在讲授中会大量涉及市场、消费、竞争、货币等经济概念,因此教师会将相关经济数据作为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西方经济学思政的改革重点应该是把我国现代的、丰富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数据纳入教学,取代或补充陈旧的西方国家数据。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同时可以深刻地体会中国的强大,进而认同我国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间接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讲授过程融合化

西方经济学知识模块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联系性,教师授课时要注意唤醒学生之前学的知识,来与新的知识呼应。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思政改革的过程中,要尊重其知识体系上的连接性,在嵌入思政内容和经济数据时,注意围绕该节知识的核心展开。在从经济学知识引申到数据的过程中,注意考察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嵌入思政理论的过程中,注意与该部分经济学知识的协调和逻辑关联。

(四)思政内容结论化

西方经济学与思政理论的融合应该建立在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知识和我国经济数据双重了解的基础上。思政知识的理论核心应该作为每一章节的理论拔高,在经济学知识和经济数据的良好铺垫下,从思政课程的内容里寻找根源,实现“经济理论—经济实践—思政引导—思政理论”的讲授流程。所有的经济现象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持,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由思政指导转化为经济成果的现象,就是一种印证。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找到其中的相关性,在教好西方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思政内容上找到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讲授经济学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简明经济学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学的优雅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