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为新时代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新指向和新要求,也促进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1]。自1999 年以来,全国各高校招生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 年学生党员数量已超过200 万人。学生党员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存在自我意识较强等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结合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使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互联互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建工作路径,形成“大思政”格局,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路径,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1.研究对象不同。高校学生党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具有更加广泛的覆盖面,主要包括学生群体及个人,包括学生党员和普通群众。
2.主要任务不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提升党员质量;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1.从教育内容上看。二者虽所属范畴不同,但从狭义上说,二者皆是以基本道德规范、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
2.从教育方式上看。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原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和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从指导思想和目标上看。由于二者的主要任务具有一致性,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它们相同的行动指南。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复合素养,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两者共同的奋斗目标。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是实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殷切期望的必然要求,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需求,是党历来重视做好青年大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更是不断提升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大机遇[2]。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两者同向同行;巩固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更离不开融合创新。高校党委需要用创新的理念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把高校打造成为党的坚强育人阵地。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目前还没有完全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两层皮”的现象。个别高校有党建工作任务化的情况,教育过程不连贯,没有融于日常,这就将党建和思政教育剥离开来。
多措并举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是做好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虽有重叠,但具体工作还是相对独立的。在基层院系,个别学工党支部的支委甚至是书记仍由辅导员担任,个别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忙于日常事务而忽视学生党建工作[3]。另外,部分辅导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尚未参加系统的培训,学生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在学生的思想引导方面不易达到要求和预期。一些思政教师虽具备思想教育理论功底,但他们只是在课堂中与学生接触,日常接触机会有限,很难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困惑进行随时深入的了解,常常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具有针对性,也较少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无论是学生党建队伍还是思政教育队伍,都较难全面深入学生之中,两支队伍的分别管理也势必影响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当下的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亟待创新形式和途径,否则极易导致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忽视在平日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想筑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就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把党建的思想引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认知、提升觉悟。
学校党委要始终强化党建思想引领,发挥党建理论的先进性,将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将党课开设在专业课堂上,把爱国教育、社会发展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讲授。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第二课堂线上空间,提升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将更多先进思想和理论寓于第二课堂教育中,创新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此外,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让信息技术为基层党建助力增效,发挥网络和文化平台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内容。
1.推进全员育人,建设立体化育人队伍。班级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负责人,但目前还未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党建中的作用。个别指导教师只对学生课堂表现负责,而个别辅导员又忙于繁杂的日常事务,思政教育上还存在缺位。班级指导教师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与学生党支部的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和发展党员时,应及时参与到支部工作中去。同时注重在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助导中选拔政治可靠、业务过关、人品过硬的人才充实思政队伍,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建立起以辅导员为主干,以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助导为分支的纵向、立体化全方位育人队伍,充分与学生建立联系。
2.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作用。坚持“党建+团建”模式,依托基层党建阵地,发挥团学组织作用。首先,抓住“关键少数”即学生干部群体,对于思想积极、表现突出的同学,党组织要及时委派支部成员与其谈心谈话,主动将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其次,在培养过程中要指派专门的教师党员对这些先进组织(如学生会、社团、宿舍自管会等学生组织)建设进行指导和积极引导。最后,依托学生工作部及团委,积极组织新生班委和各级学生干部,参加学生骨干训练营,着力打造一支创新意识强、政治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骨干队伍。
3.运用党建思维,打造优秀专职党务管理队伍。按照要求的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专门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在工作中,以党建思维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学校业余党校参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1.将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在校内,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组织、志愿活动等以班级为单位服务师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在社会中,学生党支部也可运用专业知识或技能,通过校企合作、进社区等形式开展活动,服务社会,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在社会实践服务的同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将提升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相结合。高校党务工作主要由辅导员、专职组织员、思政教师、班级指导教师等组成,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及党性修养较高,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会进一步激发队伍的活力和生机,有利于保障党务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3.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内容相融合。将二者共同研究谋划、协同推进、考核问效,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在党建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坚持党建引领,凝聚育人合力,将思政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担当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