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理念视角下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及策略研究

2020-12-11 20:03杨巧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自律节点

杨巧南,冯 蛟

(1.宁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2.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改变了现代知识传播的途径,触发了教育模式变革的临界条件,更新了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在线教育已由传统的录播课时代全面进入在线教学时代,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1]。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师生无法正常返校,这也加速了现代教育领域的在线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进程。本研究基于去中心化理念视角,综合考虑学生类别、学习目的、课堂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尝试将传统课堂学习系统中“学生”“老师”两个主体扩展到“学生”“老师”“家长”三个主体,重点讨论其在课堂学习系统中的互动关系,并依据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质量与中心主体的流动关系,构建课堂学习系统的互动模型,继而提出大规模在线教学时代网络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的策略。

一、去中心化理念与课堂学习系统

借助各类信息化和数字化媒体形式,网络课堂正在成为一个文化共融的场域,师生在这里可以实现信息的分享交流,并进行有效的知识协同生产[2]。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逐步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自我掌控和自我调节[3],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律性和自主性的提升;第二,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可以极大地扩大受众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4],从而使得学习更加快捷和高效;第三,课堂中心主体的转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课堂中心,而在网络课堂所创设的新型学习环境下,有效的交流互动不仅需要“核心”领导者的带动,还需要教学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学习者作“助燃剂”来催化其他学习者对知识体系的构建[5]。

(一)去中心化理念

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使得传播环境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节点对中心的依赖度降低,甚至能够脱离所谓的“中心”。随着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深入,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和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6]。相较于去中心化,中心化具有强制性中心节点,系统中其他节点依赖于这个中心节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思想和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多个学科领域。从信息传播和社会关系角度来看,去中心化是互联网领域社会关系的一种形态,也是新型网络生产内容的过程。在任何社会关系系统中分布着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对自治的能力,通过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受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以此来形成每个节点特有的功能。同时,去中心化借助每个节点的自治特性,使得各节点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成为中心节点。

(二)课堂学习系统

一般从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来划分,可以把社会关系划分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等四种关系,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最简单的关系。教师拥有的知识量受到互联网的严重冲击。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它正在打破各种学习空间和时间上的壁垒,拓展着学习的广度,影响着学习模式[7]。在新兴媒介技术趋势下,个人成为传播的自由主体,使信息选择与加工呈现多元融合模式[8],这使得时空和距离压缩,继而促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对照新媒体社会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主体划分规则,本研究定义了课堂学习系统。该系统由学生、老师、家长三大主体构成最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且三大主体各自都具有本身的自治能力,构成实现高效学习效果目的而自组织形成的一种闭环形态。课堂学习系统不仅适用于传统课堂模式,也满足了网络课堂的特性要求。

(三)去中心化与课堂学习系统的关系

去中心化的本质是一种开放、共享的思想[9]。传统社会关系系统中分布了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对自治的能力。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将会形成每个不同节点特有的功能。网络课堂所依托的基础网络本身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在网络上谁都可以成为中心[5]。由此可见,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具备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网络的在线课堂学习系统既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关系系统。在该系统中,去中心化借助每个节点的自治特性,使其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成为中心节点。学生、老师、家长作为课堂学习系统的节点,均具有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功能,各个节点既是信息源,又是接受点,并与其他节点通过网络连通,节点与节点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从而呈现出“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或结构状态。

二、网络课堂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各大主流网络平台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抓取和分析,揭示网络用户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对网络课程的体验效果,并深入探究学生、老师、家长三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探寻课堂学习系统中中心主体的流动方向以及驱动中心主体流动的内在动力。

(一)网络课堂应用效果数据描述

通过对“腾讯”“知乎”“搜狐”“今日头条”四大主流在线新闻媒体的用户画像描摹分析发现,“今日头条”的目标用户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方面较为均衡[10],而“知乎”作为近几年较为流行的问答式交互网站,其用户分布相对集中于一线城市、高校及高学历人群,该人群对新技术、新领域、新话题更加敏感[11]。因此,本研究选取“今日头条”“知乎”两个平台作为研究的数据样本采集来源,具体探析过程如下。

(1)网络课堂应用效果数据描述。借助webscrper软件对“今日头条”以“网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抓取173条报道标题(报道时间: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图悦软件对173条标题进行词频和权重分析,删除关键词“网课”后,其权重在0.6以上的词汇按照降序依次为“翻车”“学生”“老师”“家长”“考试”“上网课”“网课学习”“学习”“上课”“上网”“孩子”“崩溃”“大学生”“保障”等。

(2)网络课堂热搜论点数据描述。通过webscrper软件对“知乎”中“网络课堂”讨论主题结果进行抓取,共抓取1 000条数据(发帖时间截至2020年3月31日),通过图悦软件对1 000条标题进行词频和权重分析,删除关键词“网课”后,其中权重排名前20的词汇按照降序依次为“老师”“疫情”“辅导”“学生”“学习”“直 播”“高 三”“效 率”“大 学生”“高中”“开 学”“作 业”“评 价”“钉 钉”“家 长”“评价”“学校”“教育”“听网课”等。

对两大平台的数据高频词汇按照词属性进行分类,最终提炼梳理的主题词有“家长”“老师”“学生”,过程词有“学习”“考试”“上网课”,结果词有“翻车”“崩溃”,将这些词汇重组后得到“老师上网课翻车”“学生学习(考试)崩溃”“家长崩溃”等。由此可见,虽然各教学执行主体均对在线课堂授课前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但由于教育问题自身的高热度属性,备受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在社会高关注度和高参与度的现实背景下,大规模在线教学整体效果的改进优化尚存在很大空间。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评价

当前网络课程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录播和直播。相比录播,直播对老师所用的设备、网络以及老师对各平台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有较高的要求。研究表明,疫情当下很多老师由于之前缺乏直播经验和数字化教学技术的积累和训练,从而导致突发情况下各种技术性失误的出现,继而造成阶段性或偶发性“翻车”现象。同时,网络课堂教学形式缺少对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先天性限制,以及对老师教学过程的监管不透明,使得课程学习效率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程度。依据网络课堂应用效果在线论坛或贴吧等渠道的关键字段分析得出:低年龄段学生网络课堂更容易出现“家长崩溃”的现象,课堂效率显著依赖于父母自身素质和对学生的监管力度。相反,在“知乎”和“今日头条”中,高频出现的高三学生和大学生这两大群体并不重点关注网课与传统课堂之间的效率对比情况,而是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选择网络课程进行讨论。研究显示,学习者的年龄与网络课堂效率呈正相关。年龄越大,效率越高,且课堂效率是老师、学生、家长三方主体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课堂空间和学习自主性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活度。整体来看,网络课堂教学具备空间自由、时间自由、形式自由等先天性特征,这种高自由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模式等多环节影响教学互动过程;同时,网络课程学生群体所处学龄阶段与其接受程度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与产出效果显著不同。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在线学习方式的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备受关注,研究课堂学习系统中主体互动关系等的实际状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率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学习系统的模型设定

通过对课堂学习系统和网络课堂应用效果的相关分析,本研究提取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影响因子:老师、学生、家长、自律性、压力、学习效果。通过对课堂学习系统中各主体的互动关系分析,笔者发现,当三者同时处于一个网络课堂空间时,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反应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小学生自律能力差,网络课堂缺乏老师的监管,而监管的责任自然转向家长,有家长监督的网络课堂效果比没有家长监督的网络课堂效果好很多;(2)初中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但是仍需监督,因此网络课堂呈现高效果需要学生自身自律和家长监管的共同作用;(3)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已经拥有很好的自律能力,同时面临高考压力,并不需要家长更多的监管,就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课堂进行学习;(4)大学生自律能力较强,在同时面临考研、就业及课程考核等压力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选择合适的网络课堂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学习系统模型的设定,应基于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不同阶段主体的自律能力。通常来讲,年龄越小的学生自律能力相对越差,对于这类学生群体,家长要承担起传统课堂中老师的监督责任。

(一)自律—效率公式推导

基于前文论述及归纳推理,本研究总结提出学习效率公式:自律+监管+压力=效率。该公式有如下限定:其一,自律是内因,监管和压力是外因,其中压力的作用如同催化剂;其二,当自律不存在,公式仍然成立;其三,监管和压力是随自律变化的,自律性越好,监管程度则越低,压力越大。因此,将其抽象化为“自律+监管+压力=效率”,自律为自变量x,效率为应变量y,而监管和压力就是关于自律变化的两个函数,分别设为μ(x),ν(x),即y=ax+μ(x)+ν(x),其中a≥0,μ(x),ν(x)均为连续有界函数。当内因自律达到一定值,学习效率则会达到最大值。但是,在自律、监管、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函数达到平衡点,平衡点两侧的学习效率均低于该平衡点。

(二)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

基于去中心理念和自律—效率公式,在综合网络课堂应用效果及原因探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此模型中,学生、家长、老师三个节点均有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系统的中心节点,学生节点被赋予自律值,老师和家长被赋予监管值,其中心节点流向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自律与监管两者的权重值,权重值最大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其中,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的初始中心节点为学生。依据自律—效率公式,监管是应变量,自律是自变量,监管值受应自律值影响,在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机制中,自律具有主动性,而监管具有被动性,所以中心节点流向从学生开始。

该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律能力,任何节点在某个阶段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课堂学习互动系统可以被拟合成一个由学生、老师、家长三个节点组成的系统。其中,自律是决定中心节点走向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节点高度自律,中心节点便是学生节点;如果学生节点的自律性降低,中心节点将会向老师或者家长两个节点反向流动。那么,在学生自律性下降的情景下,中心节点的流向是沿着老师节点方向流动还是家长方向流动?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监管程度。老师监管程度高,老师节点将成为中心节点;家长监管程度高,家长节点将成为中心节点。反之,如果自律性逐渐增加,家长或老师中心节点将会向学生节点流动,学生会成为中心节点。如果把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应用到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中,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1)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律能力相对较弱,课堂学习系统中的中心节点将会流向老师或家长。在具有固定学习时间和空间下的传统课堂中,老师承担监管职责,老师是中心主体。在网络课堂中呈现出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即学生一般的学习空间在家中,家长承担最主要的监管职责,家长则成为中心主体。(2)初中阶段,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但是还需老师和家长的监管,所以与小学阶段课堂学习系统形态基本保持一致。(3)高中阶段,属于初中与大学的过渡时期,对于不同的课堂环境,中心主体将会在学生、老师、家长三个主体之间流动,随着该阶段学生自律性的不断增加,中心主体最终流向学生节点。(4)大学阶段,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大学生对于家长和老师的监管需求均变弱,学生是课堂学习系统的中心主体。

由此可见,自律性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本质因素,自律性越高的学生受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监管力度的影响越小。对于自律性较低的学生,则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称这种外界的力量为“他律”,通过“他律”提高学生的自律性。随着“他律”的逐渐降低,学生将会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自律性,这会使得网课学习的效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一种质的飞跃。

四、基于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的网络课堂组织策略

已有研究表明,教学相长要全面考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道德、情感及创造性,道德是实践的基础,情感是实践的桥梁,创造性是实践的输出[12]。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课堂的不断成熟及完善,网络课堂学习正在成为未来学习者的主要方式之一。面对出现的各种可能,以家庭作为学习空间的网络课堂,依据不同自律程度的学生,家长、老师、学生各自承担不同角色,准确认识网络学习系统主体,通过“自律”和“他律”的合理安排继而提升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效率,势在必行。

(一)消除网络课堂环境干扰信息,巩固学生自律能力

在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机制中,初始中心节点为学生,自律具有主动性,而监管具有被动性,如何保障学生自律值不被外界环境消减已成为重要命题。制定网络课程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课程秩序是首要举措。网络本身对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但网课界面弹出的广告、游戏入口等干扰信息,对学生的网课学习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探索构建一套完善的网课管理制度,并对网络课程秩序进行合理规范,是解决网课相关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准确识别系统中心主体,促进中心节点快速转化

针对学生自律能力差异,家长需准确识别网络课堂学习体系中中心主体的变动,及时合理地增加或减少家长监管力度,促使网络学习高效运行。由于传统课堂学生被灌输了强制管理制度和规则,迫于外界的压力,学生在固定的课堂空间和时间内呈现出较好的自律性。因此,借鉴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以家作为学习空间的网络课堂,家长需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定制灵活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主动承担其监管责任,用“他律”弥补“自律”的缺失,以此提升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合理科学的监管体制使学生从依赖“他律”慢慢过渡到“自律”。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保障系统高效运转

在课堂学习体系中,老师是最主要的信息传递者,是信息传递的源头。老师作为监管主体发出的信息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学系统信息传播和接收的质量。某种意义上,当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学生学”的核心特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教师在课堂学习系统中的功能不能被取代,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当信息传递的媒介变为网络,教师的信息素养也要随之提高,以此适应网络课堂的发展,保证知识传递的通畅和高效运转。因此,通过合适的方式和路径有效提高老师信息素养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保障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内容之一。

总之,本文通过对去中心化理念视角下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的深入研究,探讨现代化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改进优化。通过对自律—效率公式的内涵解读以及对课堂学习系统互动模型构建,以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本研究明确了教师和家长在不同学龄阶段和不同学习空间中的监管职责,为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及加强家长所需承担的监管责任等提供了明确的策略建议。整体来看,有效确保基于去中心化理念的课堂学习系统互动中各个中心节点监管角色的无缝衔接和适时转换,是保证大规模网络教学系统质量的重要抓手和举措。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自律节点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图连通支配集的子图匹配优化算法
能自律者为俊杰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面向复杂网络的节点相似性度量*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Successful people are self-disciplined